早期发现病儿,早期隔离
摘要: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时禁用肥皂擦洗皮肤。皮肤脱屑时不要用手撕剥,可用消毒剪刀修剪,以免继发感染,皮疹搔痒严重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皮肤干燥涂以植物油类。
猩红热
本病是由能产生红斑毒素的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感染引起的急性
传染病。冬春季多见,主要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6个月以内小婴儿很少发病。
患儿表现
高热(达39~40℃以上),小婴儿常有高热惊厥。
寒战、头痛、呕吐、全身不适。
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发炎,有时可见上面覆有白色脓苔。
舌**充血肿胀,酷似杨梅。
发烧12~48小时内全身皮肤弥漫
潮红,可见密集的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皮疹疏密不均,以皮肤褶皱处明显,压之退色。
面颊部潮红,口唇周围苍白。
一周后体温下降,皮疹随之消退,疹退1~2周出现糠麸样脱皮或手、脚大片状脱皮,脱皮后无
色素沉着。
病后2~4周可出现浮肿、少尿、血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表现。亦可发生风湿热。
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办法
大剂量青霉素静点或肌注7~10天。
有中毒性休克者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护理要点
呼吸道隔离至咽炎消失、咽培养3次阴性为止(自治疗起不少于7天),有化脓性并发症应延长隔离期,轻病人可以在家隔离休养。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并发症。
发热出疹时要供给足量的水分和营养,大病孩要注意
口腔卫生,可以勤用淡盐水漱口。
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时禁用肥皂擦洗皮肤。皮肤脱屑时不要用手撕剥,可用消毒剪刀修剪,以免继发感染,皮疹搔痒严重时可外用
炉甘石洗剂,皮肤干燥涂以植物油类。
定期门诊复查尿常规。
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病儿,早期隔离,早期用青霉素治疗。咽培养三次阴性才能上学。
集体儿童机构发现病儿时要检疫10天,接触者如有咽峡炎应及时用青霉素治疗。
患儿的衣服、玩具和其它用品,可拿到外面进行日光下曝晒。
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保育员或儿童患咽峡炎时应暂时隔离并给予青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