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1岁宝宝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穿、脱衣服

1岁宝宝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穿、脱衣服

2018-08-06 来源:泰博儿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衣领不宜太高太紧,以免影响宝宝呼吸,限制头部活动;最好穿背带裤,因松紧带太紧易影响呼吸运动、骨骼发育;太松则裤子易掉下影响宝宝活动。
宝宝衣着式样
 
(1)便于穿脱:1岁宝宝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穿、脱衣服,宝宝的衣服不要有许多带子、纽绊和扣子,内衣可为圆领衫,外衣可钉2~3个大按扣即可,使得宝宝容易穿脱。
 
(2)不影响活动:
 
①上衣要稍长,以免宝宝,活动时露出肚子着凉。
 
②不宜过于肥大、过长,使宝宝活动不便;不宜太瘦小影响动作伸展。
 
③衣领不宜太高太紧,以免影响宝宝呼吸,限制头部活动;最好穿背带裤,因松紧带太紧易影响呼吸运动、骨骼发育;太松则裤子易掉下影响宝宝活动。
 
④女孩不宜穿长连衣裙,最好穿儿童短裤,以免宝宝活动时摔跤引起事故。
 
如何避免宝宝的淘气与受气
 
(1)第一种是类似于宝宝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的现象。有些宝宝只要见了穿白大褂的就哭就躲,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害怕呢?宝宝患病去了几次医院后,他们便得到这样的经验:穿白大褂的人一来,就要打针,就要遭受皮肉之苦,白大褂就等于打针。打针这种疼痛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的,何况是小宝宝?白大褂因为与打针这样的疼痛体验相联系而变得可怕的现象,心理学叫做经典性条件反应,其基本原理是:一种中性刺激(白大褂)如果总是伴随让人害怕(打针)的刺激,多次结合以后,本来不害怕的东西(白大褂)也变得让人害怕。同理,一件平常的东西如果总是伴随令人愉快的刺激,也会感到它的可爱。还有的宝宝怕黑、怕上幼儿园等等,就是因为成人总是不断地告诉宝宝,天黑了,老虎、大灰狼就出来咬人了,黑总是与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宝宝很快就学会了怕黑。
 
(2)第二种学习方式类似于动物驯化。要想教会小狗跳圈,每次小狗跳过去后,主人就会给小狗一个香肠,跳不过去什么也没有,还可能遭受到惩罚。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狗知道,要想得到好吃的香肠,就必须跳过圈去。在这里,香肠成为了对跳圈行为的一种奖励,这种学习方式,心理学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应。基本的原理就是:一种行为反应,你若希望它经常出现,就奖励它;反之,一种行为反应(如一些坏习惯),你若希望它减少甚至消失,你就惩罚它。奖励和惩罚就是对宝宝行为的强化。宝宝的很多行为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
 
(3)第三种形式是通过模仿,心理学叫观察学习。宝宝最善于模仿,宝宝对模仿的对象和事物是没有鉴别能力的,宝宝看见了也就学会了,不会因为某种行为不好或是受到惩罚就会停止学习和模仿。因此对宝宝能接触的环境和媒介一定要严格筛选。
 
抢东西是一种不友好的交往方式,会妨碍宝宝与别人的交往关系,有这种行为的宝宝常常会受到大家的排斥。但对于一岁多的孩子而言,这种行为习惯还未定型,当然,如果持续下去不予纠正,就很难说了。抢东西的行为是后天学会的,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前面介绍的第二操作性条件反应和第三种观察学习。当儿童之间发生了争抢东西的行为,如:抢东西的行为没有被制止,抢东西的宝宝可以继续占有东西,妈妈虽然没有夸奖宝宝,但妈妈的默认也是一种奖励,实际上等于告诉宝宝这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得到了奖励的行为,反复几次后,宝宝也就学会了抢东西。被抢的宝宝看到抢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又不会被惩罚,无意中也记住了这种行为方式,当他下次遇到想要的东西时自然也会出手去抢。经历过这种情形的宝宝,不管是抢东西的宝宝还是被抢的宝宝,都学会了用抢的方法去占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儿童第一次需要别人归还他的东西时,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他需要学习,需要成人的帮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