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

2018-07-23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历代医学典籍对本病的病因、预后及预防措施多有详细记载,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云:“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然面青,啼声不出,口撮唇紧,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脐风撮口之证也……乃最恶之病也。”
脐风病
 
脐风又称“脐带风”或“锁口风”、“七日风”,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因断脐处理不善,或接触不干净的物品,或脐部被风冷水湿秽毒之邪所侵,而发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嘴唇发青,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甚至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本病以出生后4~7天的新生儿多发,极少数在出生数周后才发病,发病越早,危险性也越大。
 
历代医学典籍对本病的病因、预后及预防措施多有详细记载,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脐风撮口论》云:“儿自初生,至七日内外,忽然面青,啼声不出,口撮唇紧,不能哺乳,口青色,吐白沫,四肢逆冷,乃脐风撮口之证也……乃最恶之病也。”
 
脐风相当于西医学的新生儿破伤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脐风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很多地区甚至完全消除了本病的发生。
 
【病因病机】
 
《活幼心书·脐风撮口》云:“乃因剪脐带短,或结缚不紧,致外风侵入脐中,或用铁器断脐,为冷所侵,或牵动脐带,水入生疮,客风乘虚而入。”认为脐风的产生是由于:或为新生儿断脐时所使用的器具不洁,或断脐后脐部护理不当,而使风冷水湿秽毒之邪趁虚而入,导致经脉受阻,营卫壅滞,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脐风。
 
【辨证论治】
 
脐风病势凶险,如果救治不及时,常可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及时施治,尤其要积极控制抽搐的发作。
 
主要证候:多于新生儿出生断脐后4~7天发病。发病前1~2天会出现先兆:精神烦躁,哭闹,张口困难,吮乳口松,头颈转动不自如。紧接着便进入发作期:形寒身热(或无热),口唇紧闭,舌体强硬,牙关紧闭,不能吮乳;有时口吐白沫,吞咽困难,苦笑面容。严重者会出现面唇青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脐边青黑,呼吸微弱,冷汗淋漓,甚至窒息。
 
证候分析:患儿外感邪毒,邪毒侵入脐中,阻滞经络,气机不畅,精神不舒,就会出现本病发病的先兆。邪毒深入,经络、营卫不通,引动内风,筋脉拘急,就会引起发作期症状。邪毒侵入督脉,则引发角弓反张。脐边青黑,呼吸微弱,冷汗淋漓,都是邪毒中脏、元阳大亏之象。
 
治疗方法:以宣通经络、熄风镇痉为主。
 
方药:撮风散加味(《直指小儿方》)。
 
组成:麝香、蜈蚣、全蝎、僵蚕、钩藤、竹沥、朱砂。
 
此方中,麝香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经,蜈蚣、全蝎、僵蚕、钩藤有熄风镇痉的功效,竹沥、朱砂可以化安神。
 
若患儿形体壮实、大便干硬、腹部紧胀,可在服用上方的基础上,加服黑白散,以通便;面赤口干的,可将上方与千金龙胆汤合用,以增清热泻肝之效。
 
治疗脐风,在以上口服药物治疗之外,还应结合外治法。外治法是用脐风锁口方吹鼻,以达到通窍熄风的目的;配合以灯火灸法治疗,以温通经络、熄风解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