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体内阴阳偏盛或者偏衰

小儿体内阴阳偏盛或者偏衰

2018-07-23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景岳全书·汗证》论及自汗的病因为:“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病因病机】
 
营卫不和是汗证的主要病机。小儿体内阴阳偏盛或者偏衰,或身体虚弱时感受风邪,都会导致营卫不和,从而出现非正常出汗。诚如《证治准绳·幼科·汗证》所说:“大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小儿汗证的病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虚不固,卫失外护
 
《景岳全书·汗证》论及自汗的病因为:“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
 
2营卫失调,腠理不密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诸汗论》认为汗证的病因为:“小儿有遍身喜汗出者,此营卫虚也。”并指出“营卫相随,通行经络,营周于身,环流不息,荣阴卫阳,荣虚则津液泄越,卫虚则不能固密,故喜汗出遍身也”。
 
3气阴虚弱,汗液外泄
 
《证治准绳·幼科·汗证》则认为汗证的形成是“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
 
【辨证论治】
 
理论上,小儿汗证的主要表现虽然有自汗与盗汗的区别,但在临床实践中,二者常并见。一般来说,自汗为气虚、阳虚,盗汗为血虚、阴虚,但临床要四诊合参,具体辨证,而不能拘泥于此。
 
1表虚不固
 
主要证候:以自汗为主,有时伴盗汗,头部、肩背出汗明显,活动时更明显,汗出恶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华,平时易感冒,舌淡或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多发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卫阳不足,表卫不固,津液因腠理不密而外泄,则导致自汗;头为诸阳之会,肩背属阳,所以汗出以头部和肩背明显;动则气耗,津液随气外泄,致汗出更明显;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伤及心阴,心阳不潜,逼津外泄,而见盗汗。肺卫气虚,肌腠经络失于温煦、濡养,故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华,平时易感冒。舌脉皆是肺卫气虚之象。
 
治疗方法:以益气固表为主。
 
方药: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医方类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牡蛎、浮小麦、麻黄根。
 
玉屏风散是治表虚自汗的主方,方中,重用黄芪,以益气固表;辅以白术,以益气健脾;佐防风走表而祛风散邪,是补中寓散之剂。牡蛎散是治诸虚自汗的主方,方中,牡蛎有益阴潜阳、安神止汗的功效,浮小麦可以养心敛汗,麻黄根有收涩止汗的功效。以上两个药方合用,不但能益气固表,更增强了止汗敛汗的功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