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

2018-07-23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风邪内袭也会引起面部肌肤僵硬,关节强直,难以活动,昏昏欲睡的五硬症状。诚如《医学纲目》中所言:“小儿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将护,再伤于风,其候面色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颤动,口噤不开,乃胎寒之故。”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变部位多在肝、脾二经。发病病因,大部分是由小儿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者生后受寒,护理不当,以致气血未充,元阳不振,阳气不能温暖身体四肢而导致的。此外,风邪内袭也会引起面部肌肤僵硬,关节强直,难以活动,昏昏欲睡的五硬症状。诚如《医学纲目》中所言:“小儿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将护,再伤于风,其候面色青白,四肢逆冷,手足颤动,口噤不开,乃胎寒之故。”
 
【诊断要点】
 
本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头项强硬,难以转动,全身肌肉紧张,四肢僵硬,脸色发青,肚子胀大,青筋若隐若现等。
 
【辨证论治】
 
本病大多是由小儿阳气虚衰或寒凝血涩所导致,因此其治疗原则是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为主。
 
1阳气虚衰
 
主要证候:体质虚弱,手足逆冷,冷汗淋漓,僵卧少动,反应很差,昏沉嗜睡,呼吸微弱或喘急,哭声无力,肌肤板硬而肿亮,甚至可波及全身,按之可凹,唇舌淡白,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阳气虚弱,肾阳虚衰,阳气不能温煦肌肤,故手足逆冷,僵卧少动,反应很差,肌肤板硬;元阳大亏,津液失守,则冷汗淋漓;脾阳不振,水湿内停,则见肌肤肿亮;肺气近绝,故见呼吸微弱或喘急;其他兼症及舌脉均为阳气虚脱之象。
 
治疗方法:以益气温阳救脱为主。
 
方药:参附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人参、附子。
 
此方中,人参、附子有温壮元阳、大补元气的功效。
 
随证结合患儿的病情,可在上方基础上酌加黄芪、桂枝、茯苓,以达到通阳益气的目的。如能同时配合艾条温灸,其温阳的效果更佳。
 
若患儿出现四肢强硬、纳差、呼吸微弱,当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之法,换用加味六君子汤,使脾气健旺而肝木自平。
 
2寒凝血涩
 
主要证候:手足厥寒,全身欠温,小腿、臀、臂、面等部位的皮肤硬肿,难以捏起,色暗青或像冻伤般红肿,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指纹紫暗,脉细欲绝或沉细。
 
证候分析:寒邪内侵,寒凝则气滞血瘀,不能温煦肌肤,故见手足厥寒,全身欠温;寒邪凝滞,经脉不通,皮肤硬肿,难以捏起,色暗青或像冻伤般红肿,面色晦暗;血运较差部位如小腿、臀、臂、面等症状更为明显;舌脉等皆为寒凝血涩之征。
 
治疗方法:以温经散寒、养血通络为主。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伤寒论》)。
 
组成:当归、赤白芍、桂枝、细辛、木通、生姜、甘草。
 
此方中,当归、赤白芍有养血活血通脉的作用,桂枝、细辛可温经散寒通脉,木通有通血脉利关节的功效,生姜、甘草可以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可以达到内外气血调和的目的,从而寒邪散而经脉通。
 
根据“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的中医原理,本病治疗,需要活血,而活血必须先行气补气,可在上方基础上,酌加党参、黄芪,以达到益气的功效;加入木香、乌药,以达到行气的目的。若患儿寒象较重,可加入吴茱萸,以增散寒温经之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