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妊娠妇女患有胃炎、阑尾炎等疾病时

妊娠妇女患有胃炎、阑尾炎等疾病时

2018-07-08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如出现以下严重临床表现,则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尿酮体等项检查:食物难入,或者食入呕吐立即发作,呕吐频繁,甚至呕吐苦水或混有血丝。如果检查结果是阳性指征,那么孕妇需要住院治疗,经治疗无效者则需终止妊娠。
娠恶阻(简称恶阻)也称“子病”、“病儿”、“阻病”等。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厌闻食物味道,有的甚至会出现食入即吐。多见于妊娠1~3个月。3个月后,这些症状反应一般会逐渐消失。
 
《金匮要略》中记载有用桂枝汤治疗妊娠恶阻,而《诸病源候论》载有“恶阻候”专条。
 
【病机】
 
冲脉之气上逆,致使胃失和降是产生恶阻的主要病机。主要有两种证型,即脾胃虚弱型与肝胃不和型。
 
【诊断要点】
 
首先要确定患者是有孕。如果孕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嗜睡倦怠、食欲减退、偏食、喜酸味等症状,即可初步诊断为恶阻。
 
在确诊恶阻后,如出现以下严重临床表现,则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尿酮体等项检查:食物难入,或者食入呕吐立即发作,呕吐频繁,甚至呕吐苦水或混有血丝。如果检查结果是阳性指征,那么孕妇需要住院治疗,经治疗无效者则需终止妊娠。
 
需要强调的是,妊娠妇女患有胃炎、阑尾炎等疾病时,也有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应加以鉴别。
 
【辨证论治】
 
恶阻治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配以调节饮食和情志。同时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施治。
 
1脾胃虚弱型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不断呕吐,食入即吐,全身乏力,头晕嗜睡,口淡,舌淡苔白,脉象沉滑弱。
 
证候分析:这是因为脾胃素虚,怀孕后血积聚于下滋养胎儿,冲脉之气上逆,致胃气不降,反随冲气上逆,从而引起恶心呕吐、食入即吐;脾虚不运,痰湿内生,冲气挟痰湿上逆,也会导致恶心呕吐。脾虚中阳不振,浊气不降,则乏力、头晕嗜睡。舌脉均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疗方法: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生姜、大枣。
 
此方中,四君子汤(参苓术草)有益气健脾的作用,砂仁、生姜、半夏有温胃降逆止呕之功,陈皮、木香起到理气行滞的作用,大枣能补脾、调和诸药。全方补脾胃、降逆气,从而终止呕吐。
 
另有一方是:半夏、生姜(小半夏汤)、茯苓、白术、砂仁、陈皮。
 
此方中,半夏能降逆止呕、和胃燥湿化痰,茯苓和白术共奏健脾渗湿之功,生姜温胃止呕,砂仁、陈皮理气和中、化湿行滞而止呕。
 
2肝胃不和型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不能进食,心烦口苦,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头晕目眩,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这是因为母体怀孕后,肝气郁结,未得疏泄,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所以胸胁满闷、嗳气叹息;冲气挟肝火上逆犯胃,故呕吐酸水或苦水,不能进食;肝火上逆,因而头晕目眩,口苦;苔微黄、脉弦滑,为肝胃不和之征。
 
治疗方法: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为主。
 
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味(《温热经纬》)。
 
组成:苏叶、黄连,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酌情添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此方中,苏叶和陈皮有理气和胃的作用;黄连性苦寒,苦可降逆,寒可泄火;半夏能和胃降逆止呕;竹茹能清热除烦止呕;乌梅味酸,可以抑肝,清肝而和胃,使逆气得降,则呕吐之症自解。
 
如果呕吐症状非常厉害,伤及津液,而致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的,可在本方基础上酌加沙参、石斛、玉竹,以养胃阴、生津液、清胃热。
 
无论何种证型的恶阻,都会因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双目无神、眼眶下陷。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气阴两亏的严重证候: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口干舌燥,尿少便秘,舌质红,苔薄黄或光剥,脉象细滑数但无力等。此时的治疗,应采用益气养阴、和胃止呕之法,以生脉散(出自《医学启源》)加上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并酌情添加陈皮、竹茹、天花粉、藕节等。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增液汤:玄参、麦冬、细生地。
 
此方中,生脉散能益气养阴、敛汗生津,增液汤可增液润燥,陈皮能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和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止呕,藕节可凉血止血。
 
恶阻症状严重者,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对症以输液的方式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并补充营养。
 
如果经过积极治疗,症状仍未见好转者,或者患者体温升高(达38℃以上)、心率增快(超过120次/分钟)、出现黄疸等现象时,应考虑终止妊娠,以保证母体的安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