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难以抢救,预防误吸是关键
摘要:孩子可能也会因为缺氧时间长而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影响终身的后果。因此,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最关键的就在于从源头上预防误吸的出现。
窒息难以抢救,预防误吸是关键
气道异物造成的窒息往往情况紧急,数分钟之内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呼吸、心跳停止,这种危急情况对身边的人急救水平要求较高,大部分普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急救能力,有时候即使能及时赶到医院进行抢救,但孩子可能也会因为缺氧时间长而遗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影响终身的后果。因此,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最关键的就在于从源头上预防误吸的出现。
这样做避免孩子误吸异物:
第一,5岁以下的孩子要谨慎食用花生、瓜子、豆子、糖块、坚果类和果冻类的食物。严格来说,这些容易引起误吸或呛咳的食物最好不要让孩子吃,如果孩子非要吃的话必须弄碎了并在大人看护下吃。另外,建议家长最好在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家长自己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这样的食物,在孩子还无法理解缘由的前提下,当着孩子的面吃却不让孩子吃不利于言传身教。我们家的做法是所有可能引起孩子误吸的食物一律收好,孩子不在时才会拿出来。
第二,注意汤羹中的小骨头以及鱼刺。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排骨汤泡饭、鱼汤泡饭都不值得提倡,我在急诊中就遇到过因为吃这些泡饭而误吸了小骨头和鱼刺的孩子。小骨头和鱼刺隐藏在泡饭中,不易看见,有些家长给孩子喂汤泡饭时总喜欢大口大口地喂,这样使孩子很难充分咀嚼食物,藏在饭中的小
骨刺就容易卡入
喉咙或气管。
另外,从营养的角度来说,汤泡饭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汤泡饭本身比较稀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咀嚼次数相对减少,咀嚼不够充分,影响了
消化系统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
第三,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强行喂食喂药。如果孩子正在哭闹,气管上方的
会厌软骨就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喂东西是很容易误入气管的。家长不要在吃饭时逗孩子笑,更不能让孩子含着食物哭闹,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需要口服药丸或药片,建议应该碾成粉末后兑水服用。
曾经有个妈妈强行给哭闹中的1岁宝宝喂药丸,药丸倒是灌进去了,可哭泣挣扎中的宝宝也突然没了声音,脸色发紫发白,原来药丸进了气管而不是食管,紧接着孩子的心跳呼吸就停止了。当孩子的爸妈心急如焚地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时,已经是事发15分钟之后了,黄金救援机会已经失去,尽管我们仍做了所有的努力,但奇迹并没有出现。
第四,检查孩子的玩具是否有细小零件,零件是否牢固。玩具上的细小零件如果不够牢固,孩子在玩耍时很可能会误入口中,进而引起误吸,家长在买玩具时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有安全隐患的玩具坚决不能买回家。另外,学龄期儿童还要注意笔帽误呛的情况。
第五,尽早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于已具备理解能力的孩子,家长要尽早开始安全教育。比如小孩子本身就喜欢嘴里含着东西跑跑跳跳,如果不小心摔一跤,东西很可能会被吸进气管,家长发现一次就应该及时制止,要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来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