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什么是黏膜保护剂,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哪些?

什么是黏膜保护剂,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哪些?

摘要:每日3-4次,前3次于三餐饭前半小时、第4次于晚餐后二小时服用。一般4周为一疗程。颗粒剂、片剂(0.3克)均相当于铋110毫克。
什么是黏膜保护剂,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哪些?
 
胃黏膜保护剂是具有保护和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的一类药物,常用的有胶体铋、硫糖铝、双八面体蒙脱石、替普瑞酮、麦滋林一S等。
 
枸橼酸铋钾,在胃内能迅速崩解,在胃酸作用下水溶性胶体铋与溃疡面或炎症部位的蛋白质形成不溶性含铋沉淀,牢固地粘附于糜烂面上形成保护屏障,抵制胃酸与胃蛋白酶对黏膜面的侵蚀,并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胃黏液分泌,加速黏膜上皮修复,此外还有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与抗生素联用,根除胃幽门螺杆菌。儿童剂量:口服,6-10岁,每次1/2-1/3片(包);>10岁,每次2/3-1片(包);
 
每日3-4次,前3次于三餐饭前半小时、第4次于晚餐后二小时服用。一般4周为一疗程。颗粒剂、片剂(0.3克)均相当于铋110毫克。使用时注意:①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急性胃黏膜病变者禁用;③婴幼儿禁用;④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铋性脑病;⑤服药期间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停药后即自行消失;⑥不宜于牛奶、含酒精饮料、咖啡、茶同服;⑦服药30分钟内不宜用抗酸药。
 
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可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带负电荷的胶体,能与溃疡或炎症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的愈合;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中和胃酸、胆汁酸的作用,并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E的合成以及吸附表皮生长因子,使之在溃疡或炎症处浓集,有利于黏膜再生。儿童剂量:口服,每次毫克/千克,每日3次,饭前1小时空腹嚼碎服用。较常见的副作用是便秘,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干、恶心、皮疹、胃痉挛等,发生胃痉挛时可与适当的抗胆碱能药物合用。使用时应注意:①须空腹时服用,嚼碎与唾液搅和或研成粉末后服下能发挥最大疗效;②短期治疗即可使溃疡完全愈合,但愈合后仍可能复发。对严重十二指肠溃疡效果差;③如必须与制酸药合用,制酸药应在硫糖铝服后1小时给予;④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⑤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会造成体液中磷的缺乏,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等低磷血症病人不宜长期服用;⑥连续应用不宜超过8周。
 
蒙脱石散思密达),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与黏液蛋白结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止泻时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应加倍;在保护黏膜时,服用剂量可减半。服用时将本药每袋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出现便秘用量酌减。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时,应间隔1~2小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