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孩子生病后,家人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后面治疗

孩子生病后,家人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后面治疗

2018-03-02 来源:丁香宝宝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工作中,常常会遇上各式各样的家长。孩子流鼻涕要求输液;孩子稍微咳嗽要求输液;孩子轻度湿疹要求输液;孩子一发热就要求输液……
儿科胡医生,只为愿意学习的家长服务
 
引言
 
先看看两张图片,是我最心仪的两个诊所的医生(都是微博上的大V)的回答。
 
在工作中,常常会遇上各式各样的家长。孩子流鼻涕要求输液;孩子稍微咳嗽要求输液;孩子轻度湿疹要求输液;孩子一发热就要求输液……对于这样的病人,一个有点良知的儿科医生是不会随意给孩子开药点滴的。但是,你没有开,家长还是会带着孩子去别的地方输液。其实儿童大部分疾病都是不需要输液的,甚至不用吃药。由于儿科医生的缺少,孩子在公立医院就诊的时间往往只有那么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内儿科医生很难有效的和家长沟通。如果家长提出的要求不满足,第二天孩子的病情加重(其实这是非常常见的),家长就会对医生有想法(耽误病情了、拖孩子的病……)甚至恶言相向(这种现象很少常见)。这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是种折磨。特别在目前医患环境很差、科学育儿知识贫瘠的时代,我们医生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因此对于孩子家长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只要不明显违反治疗原则,医生会满足您的要求(这种想象值得医生和家长的深思:是谁制造了这种现象?也请大家理解医生的难处)。
 
输液或许引发的问题:
 
过度医治、耐药:孩子输液时常常会使用抗生素,一旦发现输液见效快,孩子再患病时家长就会请求还输液。屡次输液,患儿机体发作抗生素耐药。一旦孩子患较重疾病,治疗难度会增加。
 
孩子痛苦:输液对于家长、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及其艰苦的进程。孩子或许从头到尾哭闹不断,这种状况对孩子和家长都是种折磨。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在临床中并不常常发作,但一旦发作状况通常非常严峻。轻者呈现高热寒战皮疹,重者乃至危及生命。发作的概率很低,但假定输液,这种危险就存在。
 
增加其他感染的风险:输液区人多混杂,容易继发其他感染而加重孩子的病情。
 
世界卫生组织的医疗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孩子就诊时的那短短几分钟,医生可以通过家长的反应(对孩子疾病的认识、对孩子疾病的焦虑情况以及家长的素质)来确定孩子的下一步治疗。至少我是这样的。我把对孩子生病后家长的反应分为以下几种,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拿1岁孩子发热,考虑普通感冒这相同的事件来说(最佳方案:合理退热,吃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其他药可以不用吃,观察,不适随诊)。
 
无知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几个特点:
 
1、病史说不清楚;
 
2、孩子状态不错,但是描述起来仿佛得了重病一样。
 
3、只要求退热,其他不管;孩子病情变化很容易怪医生;
 
4、病还没有看就要求打针退热。
 
我的想法:门诊输液或者住院、转院。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很难沟通,一不小心,家长就可能怪你。在家服药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护理。
 
焦虑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担心、担心、担心、始终担心。
 
2、认为发热会引起肺炎、引起脑膜炎……;
 
3、孩子生病食欲下降就担心;
 
4、孩子病情变化容易怪医生。
 
我的想法:解释无效门诊输液、住院、转院。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相对容易沟通,好好解释可能会减轻焦虑。
 
请求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孩子体质欠佳,常生病;
 
2、喜欢在诊所输液;
 
3、喜欢乱联想,如:吃了蛋就发热、吃了牛奶就拉肚子等;
 
4、育儿知识贫乏,略带焦虑,孩子病情变化容易怪医生。
 
我的想法:解释无效门诊输液或住院。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相对难沟通,其大脑里已经形成固定思维,打个比方:鸡叫后天亮,这类型家长就认为杀了鸡,天就不会亮了。在家观察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护理。
 
不听解释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带孩子看病的常是爷爷、奶奶;
 
2、医生说什么他们不听,只顾自己说自己的;
 
3、常常说哪个哪个医生(那个医生我又不认识,又不是儿科医生)说的,你说的无效;
 
4、常要大声问病史,而病史都讲不清楚。
 
我的想法:住院慢慢解释,无效转院。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最难沟通,文化水平低,别人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在他们身上可能要几十句。效果不好脾气还很大,容易怪医生。只有住院慢慢沟通。在家观察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护理。
 
无理取闹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喜欢插队;
 
2、孩子病不重,但是就是要说得很重,想先让医生看病;
 
3、用药后就要求包好;
 
4、育儿知识贫乏,素质极差,极易怪医生。
 
我的想法:解释一句、门诊输液或住院、转院。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极其难沟通,和他们说话是浪费时间。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护理。
 
礼貌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一下特点:
 
1、提供病史准确;
 
2、能听进医生的解释;
 
3、有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
 
4、孩子病情变化相对不容易怪医生。
 
我的想法:宣教后回家吃药观察。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相对容易沟通,宣教后家长能主动学习并理解医生的所作所为。
 
学习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文化素质高或者淳朴;
 
2、平时爱看各种育儿知识;
 
3、能与医生有效的沟通并提出合理的要求;
 
4、了解孩子疾病的特点,出现病情变化后容易理解医生。
 
我的想法:宣教、回家合理退热。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是医生最喜欢的。看病的过程会很愉悦。家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一般不容易在孩子病情变化时责怪医生。
 
假“医生”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百度一通,正确的知识不看,垃圾的知识却以为正确的;
 
2、自以为是,如认为推拿可以治百病,解释无效;
 
3、常常提出一些“奇葩”问题;
 
4、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
 
我的想法:解释无效门诊输液。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相对难沟通,对医生来说危险系数大。怪人的理由一大堆。在家服药孩子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护理。
 
被“洗脑”型的家长
 
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以下特点:
 
1、常带孩子灌肠、外敷;
 
2、懒;
 
3、无知;
 
4、文化水平一般差。
 
我的想法:解释无效门诊输液。
 
理由:这种类型的家长相对难沟通,认定了东西十头牛都拉不回。输液总比灌肠好吧。
 
总结
 
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急,恨不得医生开一种药后孩子马上就好了。并以此来判断那个医生是不是好医生。可是事实上:任何一种疾病都不会在某种神丹妙药的作用下骤然消退。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医生,那么请你尽快带孩子远离这个医生,因为这种医生和骗子不好分别。如果家长可以冷静的思考,就会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个道理,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都需要时间。普通感冒(不是流感)的病程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有介绍,吃抗生素无效,吃抗病毒的药无效——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种特效药,除非并发其他感染或者出现并发症或者孩子有其他基础性疾病,一般都不需要输液。
 
因此当孩子生病的时候,家长的反应很是重要,这决定了孩子下一步的治疗。套用一句话:出来混总要还的。做个礼貌的学习型的家长,你的孩子会减少很多痛苦。此外家长必须记住一点:对于儿科医生来说,他们可能比你们家长更想让你的孩子尽快好起来。孩子需要输液的情况,以前的文章里都有介绍,可以慢慢去看去体会。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