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这8种冬季常见疾病,健康迎新年~
摘要:整个病程3—8天,由于呕吐、腹泻、吃母奶或一般的配方奶可使症状加重,所以数天病程以后“元气”大伤,经过1—2个月的精细护理体重还恢复不到原先的水平。
冬天是儿童最容易生病的季节,今天我们来一起科谱一下冬天宝宝常见的疾病与护理常识,让宝贝远离疾病,健健康康迎新年。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潜仗期通常为1-3天。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
流鼻涕、
咳嗽及
咽喉痛等。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
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大部分人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
预防&对策
1.注射疫苗
2.饮食平衡
3.注意保暖勿受凉
2.冬季腹泻
腹泻也是宝宝冬季常见的疾病,一般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的,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轮状病毒在气温下降时期滋生很快,小儿抵抗力弱,免疫系统不能很快适应天气突变,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感染轮状病毒后,多数小儿常常突然起病,有发热,很多患儿可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先有呕吐,接着大便次数增多,如“蛋花汤”样,有时带有少量黏液,如果做轮状病毒快速检查多数为阳性。
整个病程3—8天,由于呕吐、腹泻、吃母奶或一般的配方奶可使症状加重,所以数天病程以后“元气”大伤,经过1—2个月的精细护理体重还恢复不到原先的水平。
预防&对策
1.注意饮食卫生
2.预防脱水
3.保持营养
3.水痘
水痘潜伏期一般10—21天,有头痛、咽痛、咳嗽等普通感冒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1—2天后出皮疹。
皮疹出现在四肢、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开始为斑点,有瘙痒,然后发展为红色丘疹,最后为透明小水疱,内有液体。
预防&对策
1.注意通风
2.接种水痘疫苗
3.剪短指甲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足、臀部出现红色皮疹,部分患者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膜炎,无菌性
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
预防&对策
尽量避免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5.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一般3—10天。主要临床表现为骤起高热,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小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
预防&对策
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
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一般为8—30天。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不发红,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食欲减退。
预防&对策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并发症较多,密切观察;
隔离并多注意休息
7.猩红热
猩红热潜伏期1—7天,典型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发冷,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发热1天后出诊,24小时疹出齐。猩红热面容:面部充血潮红,口鼻周围的肤色明显苍白,该症状为猩红热病的表征。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
预防&对策
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8.麻疹
麻疹潜伏期:小儿麻疹潜伏期一般为9—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小儿麻疹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病程2-3日可见颊黏膜粗糙,上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的黏膜斑,多时可融合,黏膜斑2-3日内消失。
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预防&对策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