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感冒 > 西药毒副作用(药物伤害)《杂谈感冒发烧咳嗽》

西药毒副作用(药物伤害)《杂谈感冒发烧咳嗽》

2018-01-17 来源:小冬子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西药有输液和口服药物所带来的程度不同的伤害,尤以输液为厉害为严重。
 
  输液存在一些观念误区:
 
  1、输液治病好得快。很多人认为“输液治病好得快”,只要得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输液。事实效果往往相反,输液会让人垮的快,甚至死得快。
 
  2、大病小病都输液。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输液似乎是治病的“万能药”,不管是感冒、发烧、腹泻还是头痛脑热,都习惯性地要求输液。医院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用抗生素,而抗生素对病毒毫无效果,因此对于病毒引起的感冒,抗生素没效果,输液不万能。
 
  3、输液可以防病。有人把输液当作防病手段,盲目进行输液。
 
  4、输液补充营养。有人觉得,营养补充得再好,也不如输营养液来得快,因为“输液是直接把营养输进身体”。
 
  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大众重视(资料来源于网络)。
 
  1.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4.空气栓塞: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堵塞、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卡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的氧气交换不够,人会呼吸困难。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并被纤维组织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丁辉认为,输液次数过多,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数千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也影响全身的氧的供应。定期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非常有限,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输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的中西药物,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发生。但是这样做适得其反?北医一院心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夫认为,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别是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很密切,单纯地依靠输液并不能解决问题。
 
  7.医源性感染: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8.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在我们的身体内。
 
  9.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药物针对人体防御机制的,被用来抑制防御机制起作用,这一来致病因素没被消除,相反可能加重这种致病因素加重感染,引发更严重后果如肺炎、脑膜炎等;二来会导致防御机制失常,比如发烧机制、咳嗽机制等运转的失灵,面对病原体入侵,发不起烧,咳嗽不动,给身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组织器官等造成极大的伤害。
 
  只有下列情况几种情况才可以输液,否则最好不输液或少输液:
 
  1、确实需要用药的患者,如有吞咽困难或选用的药物肌肉注射吸收效果不好时。
 
  2、患者虽能口服,但存在严重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时。
 
  3、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必须药物在体内迅速起到效果时。
 
  ———————————————————————————————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