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出现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小儿下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
?气管、支气管:比成人狭窄,黏膜柔嫩且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易发生呼吸道狭窄和阻塞。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像侧方伸出,右支气管粗而短,为气管的直接延伸,故异物容易进入右支气管。(短、粗、直)
?肺:肺泡数量少,弹力纤维
发育较差,血管丰富,故肺含血多而含气量少,易发生感染。
?胸廓和纵膈:婴幼儿胸廓短小呈桶装,肋骨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呼吸肌发育较差。
肺炎: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临床特点:发热、
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罗音。
儿科常见病,冬春季节多发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
小儿死亡占第一位。
被卫生部列为小儿四病防治之一(肺炎、腹泻病、佝偻病、缺铁性贫血)
肺炎病症的分类
1、病理分类: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
2、病因分类: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吸入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在1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病程1-3个月;慢性肺炎:病程在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
呼吸系统表现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出现其他系统受累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支气管肺炎(小儿最常见)
1
病因
1、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部分为混合感染。发达国家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发展中国家病原以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多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有增多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
2、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或患有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心病及免疫缺陷者易发生本病。
2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刺激性干咳或咳嗽有
痰)、气促、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主要体征:呼吸增快(40-80次/分,可见鼻翼煽动、三凹症等);发绀(多见于口周、鼻唇沟);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旁较多,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3、重症肺炎表现
3
辅助检查
1、外周血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
2、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
3、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片状阴影。
诊断
典型的支气管肺炎一般有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及X线有肺炎的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啰音,X线示肺纹理增多紊乱而无点片状阴影。
2、肺结核:婴幼儿活动性肺结核的症状及X线影象改变与支气管肺炎有相似之处,但肺部啰音通常不明显。
3、支气管异物:多有异物吸入,突然出现呛咳病史。吸入异物可致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肺气肿或肺不张,易继发感染,引起肺部炎症。
支原体肺炎
1、学龄期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
2、临床常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
3、刺激性干咳较为突出,后转为顽固性剧咳。
4、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改变明显;胸片早于临床。
5、肺部体征与剧咳、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6、胸片特点:云絮状阴影,游走性侵润l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发病1-2周才能检查出来)。
7、阿奇至少用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