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宝宝便秘?父母应该知道的......
摘要: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学龄儿童无晨起排便习惯,上课时间不能随时随地排便,憋忍住大便也是便秘常见原因。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占
儿童便秘的90%以上。
一、分型:
(1)慢传输型由于肠道收缩运动减弱,使粪便从盲肠到直肠的移动减慢,或由于左半结肠的不协调运动而引起。
(2)出口梗阻型由于腹部、肛门直肠及骨盆底部的肌肉不协调导致粪便排出障碍。
(3)混合型上述两者均有存在.
二、病因:
1.
遗传因素患儿除了便秘外,与正常儿童无其他生理功能差别,生来即有,其家族有便秘史.
2.饮食习惯①饮食不足②食物成分不当
3.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学龄儿童无晨起排便习惯,上课时间不能随时随地排便,憋忍住大便也是便秘常见原因。
4.
精神因素小儿情绪不好,焦虑或精神紧张等心理障碍也可以造成便秘
5.其他代谢、肠道结构畸形、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
三、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儿童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即罗马Ⅲ标准.
便秘诊断前提条件:
①每周排便≤2次;
②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便失禁;
③有大便潴留病史;
④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
⑤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⑥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马桶出口。
1.新生儿/幼儿FC诊断标准(4岁以下儿童)至少出现以上2条症状,达1个月即可诊断。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2.儿童/青少年FC诊断标准(4岁以上儿童)必须满足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四、分类法:
第一型:一颗颗硬球(很难通过)
第二型:香肠状,但表面凹凸
第三型: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像香肠或蛇一样,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
第六型:粗边蓬松块,糊状大便
第七型:水状,无固体块(完全液体)
根据大便情况分析:
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
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状
;第五至第七型则代表可能有腹泻。
五、处理建议:①饮食调整:增加液体和富含纤维膳食的摄入量;
②排便习惯训练:从2-3月起,婴儿餐后定点、限时、规律排便。儿童训练每天晨起坐便盆.排便时间最好是5~10分钟,并使用正确方法排便.养成良好排便规律
③手法协助治疗:可以通过肛门指诊.栓剂或洗肠(清水.肥皂水或矿物油或盐水)等刺激排便
④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治疗肛裂,消除大婴儿的排便恐惧
⑤腹部
按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和多运动,促进肠蠕动
⑥
药物治疗:选择适当的药物,以毒副作用少.不易产生依赖的药物为首选,主要是膨松剂、渗透性泻刑和微生态制剂等.
⑦如出现排便困难、腹胀、呕吐、大便带血、肛门异常、体重不增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