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04例登革热!如何预防?
摘要: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有4种血清型(DENV1~4),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发生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N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近日,杭州发布通报了登革热最新病例情况,目前,杭州市累计发现登革热本地现症病例104例,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急性发热
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病毒有4种血清型(DENV1~4),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发生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N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登革热是一个古老的传染病,早在16世纪就有类似病症的描述记载,它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以及欧洲个别地区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目前登革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登革热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病,早期症状为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和
关节痛、
背痛、腹痛及眼球后痛、极度乏力、充血性皮疹、食欲不振、味觉异常等,后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出血性皮疹、腹泻、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病死率低。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多在典型登革热症状出现后2天~4天之后,突然加重,发生出血及休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血液浓缩,病死率高。
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大部分呈隐性感染,显性感染者一部分出现发热、疼痛、乏力、皮疹等登革热综合征,可合并皮下出血、鼻衄、
牙龈出血、腔道出血等出血表现。另一部分出现较明显出血倾向及血浆外渗等登革出血热表现,其中出现休克者即为登革休克综合征。
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主要生长和繁殖都是在房屋天台、角落的水生植物中,或是一些有积水的瓶瓶罐罐里,灭蚊最有效的方法是翻盆倒罐:
1.外出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
药物。
2.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防止积水,清除伊蚊滋生。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最后,怀疑自己有登革热别忘记赶紧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