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急救 > 警惕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倒背救人的谣言你还敢信吗?

警惕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倒背救人的谣言你还敢信吗?

2017-08-29 来源:章鱼药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溺水是中国儿童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幼儿、智力障碍的儿童及患有癫痫的孩子。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宝宝们都喜欢玩水。戏水活动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凉爽与欢乐,但同时也暗藏着危险。比如那些监控拍摄到的幼儿游泳无人看护,头朝下溺水挣扎1分钟无人发现,最终导致孩子溺亡的悲剧新闻更是每年都有发生。
 
  今天,小药想倡议下,粑粑麻麻们都应该认真学习下这份有用的,但希望永远都用不到的“儿童防溺水知识与技能”!
 
  1
 
  儿童溺水有多可怕?
 
  儿童溺水是指儿童呼吸道淹没或浸泡于液体中,产生呼吸道等损伤的过程。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5岁以下儿童溺水死亡率最高,其次为青春期儿童,男童的溺亡比例高于女童。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溺水是中国儿童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幼儿、智力障碍的儿童及患有癫痫的孩子。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而同期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为3000多名。
 
  2
 
  如何正确施救?
 
  溺水儿童的获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越早施救越好,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就可挽救一个幼小的生命。那么,如何正确施救呢?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小药整理总结如下:
 
  1
 
  立即把孩子从水中救出
 
  救援的人应尽可能快速接近溺水儿童,如未受过专业的救人训练,不要贸然下水救人,应牢记自身安全,立即呼救及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溺水儿童离岸较近:向水中丢绑有绳索的救生圈、长杆长棍长绳、衣裤结绳或其他简易漂浮物救人。
 
  如果溺水儿童离岸较远:最好借助交通工具(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救人。
 
  如果下水救溺水者,应从背后托着溺水者的头颈,并保持脸朝上露出水面。
 
  2
 
  检查孩子是否能自主呼吸
 
  孩子清醒有呼吸、脉搏:呼叫120,陪伴溺水儿童,注意保暖,等待医护救援。
 
  孩子昏迷无呼吸、脉搏:呼叫120,迅速清除溺水儿童口、鼻中的堵塞物,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注意: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所以把孩子从水中救出后,应先给予呼吸,而不是控水!
 
  心肺复苏:解开溺水儿童领口,使其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5次人工呼吸,给予通气;然后将溺水者头部歪向一侧(方便呕吐物流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首次人工呼吸后遵循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以此循环,直至孩子可以自己呼吸为止。这期间孩子吐出吞下的水很正常。详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点这里哦~
 
  PS:在淹溺地点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挽救儿童的生命,或减轻窒息对大脑的损害,避免或减轻残疾程度。持续的心肺复苏行为救活了很多被淹没在冰凉的水中很长时间的,看起来没有救的孩子,所以心肺复苏时不要轻言放弃!
 
  告别谣言
 
  删除你脑海里的“倒背溺水者跑步救人”之类的控水想法吧!原因我们刚也提到了: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而不科学的控水举动不但挤占了心肺复苏的最佳急救时间,还会加重溺水者缺氧。
 
  所以,任何情况下,溺水者被救上岸之后,都不需要控水。
 
  3
 
  保暖护理
 
  待溺水儿童苏醒后,应帮孩子脱去湿漉漉的外套,并给予干燥衣物保暖,以防低温伤害,同时等待医护救援。
 
  4
 
  全面检查
 
  任何一个差点溺死的孩子都应该接受全面的检查,即使他看起来非常好。如果孩子曾经停止呼吸、吸入大量水或者丧失意识,应该继续接受医疗监护至少24小时,以确定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没有受到伤害。
 
  湿性溺水、干性溺水、二次溺水
 
  湿性溺水:溺水初期,溺水者会自动屏住呼吸,引起不自主的喉部痉挛,关闭气道,减少进入肺部的水量。大部分人的这种痉挛只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被及时救上岸,水就会进入肺部,可能窒息死亡,形成典型的“湿性溺水”。
 
  干性溺水:也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溺水期间会一直封闭气道,因此他们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肺部进水,而是因为气道一直封闭无法换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干性溺水”。
 
  二次溺水:还有少量溺水者,在被救上岸后,肺内仅仅吸入少量水,表面看上去没什么不舒服,却在随后的数小时甚至72小时后,出现持续的咳嗽、呼吸快速、呼吸困难、胸痛,精神不好或爱睡觉、发热、情绪异常等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是二次溺水。二次溺水比“干性溺水”表现得更隐蔽,多见于游泳过程中发生短暂的溺水或其他事故(如从高处跳水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