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抽动症能治好吗
摘要: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在专家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专家,不可对孩子打骂;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尤其是不要在患儿抽动的时候注视患儿,这样会对患儿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患儿康复。
合理的做法应该是: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
3、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
4、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5、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7、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9、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10、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11、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此外家长要意识到治疗抽动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治疗期间要按疗程服药,尤其是通过
中药治疗的儿童一定要按照疗程来治疗,不然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心理咨询中了解到,陶陶小时候很聪明、好奇心很强,见到什么东西,总是想探个究竟。玩具总是被拆的零零碎碎;家里的小家具小电器也总是去研究探索,当然也经常被拆的零零碎碎…..譬如,妈妈讲,陶陶很小的时候看到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就会发出亮光,电视插头插入插座就能看动画片,于是就对插座表现出特别的好奇心,好像插座是一个很神奇的宝贝,总是摆弄探个究竟。拿着什么尖锐的东西就往插座里面捅,有时候甚至会尝试拆开,这些行为具有一点的危险性。因为总是弄乱弄坏家里的东西,甚至有些行为还会有危险性。父母认为孩子太调皮捣蛋,行为破坏性太强,对他的探究行为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要么严厉训斥,要么暴打一顿,唯独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也缺乏对孩子的有效引导。时间久了,这导致孩子见到父母就些紧张,在父母训斥的时候会有抽搐,斜眼!
刚入学的时候,陶陶很喜欢上学,每次上学的时候都特别高兴。但在学校里,老师也认为这个孩子太淘气。如,上课会有小动作,动不动比较随意的问老师问题,喜欢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老师也就经常训斥孩子,经常向家长告状,换来的又是家长的训斥和责罚。慢慢地淘汰开始不愿意去学校,老师也发现了陶陶的变化,上课的时候会斜眼、抽搐……
最后,导致孩子习惯性的内心恐惧、
焦虑!一感受到有人对她表现出不接纳或者自己想到将要做的事情,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或者场景,就会控制不住的抽动。老师和父母看到孩子经常出现这种怪异行为,不理解背后的原因,就认为孩子病了,带着孩子去医院求治。没有想到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没有意识到这与自己教育方法与教育心态有关,没有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需要因人而异!
孩子的抽动反应,背后都隐藏着内心焦虑、不安与恐惧。常与家庭有关,常见的因素如父母对孩子过高的学习要求,过多的责备,家庭的争执,父母离婚,亲人死亡;过多的干预使小儿发生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和紧张等情绪,抽动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在运动系统方面的反应。此外,也与孩子曾有过运动活动遭受限制的历史有关。如父母对儿童安全过分担心或早年的某些危险限制了儿童的活动。
心理咨询中,陶陶刚开始也表现的比较局促,易抽动!但在美龄老师温馨的抚慰下,渐渐安定下来!在与我们助理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玩得越来越开!能明显的感受到,当陶陶内心放松时,他的抽动状况就没有了!当他感受到不安时,才会出现抽动症状。一次我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陶陶的爸爸走了过来,陶陶突然间停止了玩耍,表现出抽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