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发生率不低的脑损伤。为了减少降低发生几率,孕妇要积极做好检查预防工作。那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颅内出血?确诊后又要怎么治疗护理?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此症属于脑组织器质性损伤,是会引致新生婴儿夭折的严重疾病,诱因多数为产伤和缺氧。室管膜下脑室内、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和小脑等处,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不仅病情严重,这种病症的发生率也不低,死亡率较高。有幸存活的患儿也部分患有癫痫、
脑瘫或智能缺陷等
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
1.产伤。在生产过程中,器械对孩子造成的损伤。容易发生产伤的多数为巨大儿和足月儿,孩子因为头部受到损伤而导致头中血管破裂出血。
2..缺氧缺血。这类原因在
早产的孩子中常常出现,且胎儿出生越早越容易发生,多数呈现为点状出血,但出血量不多且较为分散。整个
分娩前后及过程中都有因素会导致此状况的出现,比如产前宫内窘迫、产中窒息、脐带绕颈、产后窒息等。这类原因引发的出血部位常见于室管膜、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
3.疾病。比如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全身出血性疾病,可致使发病或加重病情。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中枢神经亢奋或是抑制的表现,严重者刚出生时便体现出明显异常,一般的在出生后两到三天后表现出来,而个别如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在可能1至2个月后才出现症状。
1.兴奋症状。孩子面容上可见头围增大和颅缝加宽、斜眼、眼睛凝视、眼球轻颤或上向转眼出现困难;孩子
精神上易焦躁、抽搐、过度兴奋等。
2.抑制症状。症状主要有:面色苍白或发青;瞳仁不同大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前囱隆起;呼吸节律变得不正常,时快时慢,甚至暂停;肌张力低,原始和拥抱反射降低甚至消失;患儿精神上往往意识冷淡和嗜睡,甚至昏迷。
3.其他。贫血和黄疸等症状。
·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1.硬膜下出血
多见于婴幼儿,且多由产伤引致。发生后几小时内会表现出神经系统障碍和呼吸停止;亚急性的患儿,一般在1天后表现出抽搐、半身不遂或是眼斜向瘫痪侧等特征;有部分症状在初期并不明显,但在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会逐渐表现出来。
天幕上脑出血的症状为:一开始孩子有反应过激、突发性高声哭叫、两眼凝视和抽搐等兴奋行为。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会有神经抑制的表现。由于出血的起始点压迫延脑,还会有感知障碍、肌张力降低、呼吸节律不齐、暂停甚至停止的症状。
2.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这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且往往有窒息的病史。导致这种出血的原因可能是原发性出血,也可能是其他部位出血后,血液流入此部位继发导致。桥静脉是原发性出血的源头,出生第二日常会发生间歇性抽搐,但预后较好。出血量小的患儿没有症状,或是有反应过激和肌张力低下的表现,往往能在7天内康复。大量出血的孩子有明显的抽搐症状,但期间神志清明。因为脑干不会受此类出血的压迫,所以预后较好。但出血量大者有病情加剧,甚至短期内死亡的可能性。
3.脑实质出血
早产儿易发此症。主要原因是小静脉栓塞导致毛细血管受压加大,从而破裂出血。症状因出血程度不等而有所差异:脑实质点状出血时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受损和神经系统的遗留问题;有多个出血点的情况容易发生在胎龄小且体重轻的孩子身上,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由血管异形引发的出血一般比较突然,预后情况受出血量、受压程度等各方面因素影响。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
有窒息病史和早产儿的患病率较高。多数患儿在出生三天内表现出病症。常表现出惊跳反射消失、意识冷淡、呼吸暂停和肌张力低下等症状。大量出血的孩子有贫血和血压不升的情况。病情严重的患儿有迅速恶化的危险,可能在几分钟或几小时陷入昏迷,发生抽搐、四肢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前囟饱满、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等状况。
·少数患者可能在中途病情好转;一些患者的病情可平稳下来,渡过了稳定期后,新的症状会逐渐表现出来,幸存的患儿往往患有脑积水和一些神经方面的后遗症。
5.硬膜外出血
使用产钳易发生此类损伤,同时还往往发生颅骨骨折。症状有显见的颅内压加大,病情严重的患儿的脑干功能障碍日益严重,或有死亡的危险。
6.小脑内出血
胎龄小于八个月的产儿和体重极低的新生儿易发生此部位的出血,或有臀围产的病史。此症发病较快,还往往容易迅速恶化。症状通常在出生两天内显现,主要有呼吸时不时的骤停、贫血、昏迷、脑干因受压而发生瘫痪,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辅助检查
(1)颅透照。可以用来检查是否为硬膜下血肿、脑穿通畸形或脑积水。
(2)头颅超声。此方法是判断脑室内出血的首选。此方法易进行、价格低且无损伤,体重极低的新生儿最好进行此项检查。头颅超声连续记录发生时间、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的信息,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建议在出生后三天、七天、30天各查1次。
(3)颅脑CT。非创伤性颅内出血首选此项检查。CT是分析脑室内出血的重要依据,凭此可精确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的大小和是否有脑积水,也方便了预后工作的进行。对于检查脑实质出血,上一项和此项措施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硬膜下、后颅凹、SAH和一些脑实质损害,CT检查更有参考价值。但CT的缺陷是会让孩子收到放射线的影响,所以不能像超声那样实时连续检查。此外,CT在诊断后颅凹硬膜下和小脑出血方面并没有突出的优势。
(4)头颅X线摄片。适用于枕骨分离和颅骨骨折的诊断。
(5)经颅脑阻抗法。主要用途有测定脑血流速度,探测颅内积液和估量医治成效。
(6)头围。监管并检测脑室体积变化适用此项。
(7)磁共振血管成像或脑血管造影。这两项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出血原因和病变位置,脑血管造影还能作为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