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怎样教育
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
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12、每次只允许一个朋友来家玩。你应该负责监管他们的活动。
13、切忌可怜、嘲讽或过分地放纵孩子,也不要被孩子吓倒。他最终是会学乖的。
14、同孩子的老师一起交流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式。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通常是指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上常以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
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
癫痫发作,本症通常在2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
作为
儿科疑难杂症,抽动症对儿童无论是身体、生活、心理造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
1、身体方面:
小孩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严重的还伴随自残行为。
2、心理方面:
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小孩患了抽动症,怪异的动症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3、学习方面:
小孩患了抽动症,由于频繁的抽动、身体的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生活方面:
抽动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等。
西医治疗主要采取
药物镇静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为主,但治疗的同时,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更重要的是它不能彻底解决孩子抽动的反复发作,给孩子和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早在《黄帝内经》就已认识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经过几千年来各个医家的不断探索,对抽动症的认识和理论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肖小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但总结和发扬,结合小儿特殊体质和生理病理特点出发,形成了独特的治疗经验,效果肯定,治愈了不少患儿。
所以,我们建议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怪异动作、发出怪异声音时,不要简单的以为他们只是在调皮捣蛋,而采取疏忽的态度;应该正确认识,及时注意观察,及时和孩子沟通,及时就诊,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小儿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