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64例诊断与治疗

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64例诊断与治疗

2017-05-03 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及时呼吸支持,注意保护脏器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目的
 
  总结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以发热(60例,93.7%),抽搐(50例,78.1%),意识障碍(46例,71.8%),锥体束征阳性(30例,46.8%)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于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56例,中枢性呼吸衰竭合并周围性呼吸衰竭6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46例行腰椎穿刺术,32例异常,颅内压增高者10例,白细胞数增多19例,蛋白定量升高17例,脑脊液病原学阳性10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8例,EB病毒1例,柯萨奇病毒1例。所有患儿行头CT检查,6例异常;34例行MRI检查,29例异常。所有患儿脑电图均不正常,48例(75%)患儿首次脑电图示全导弥漫性δ活动;22例患儿治疗期间监测伴有局灶或全导痫性/样放电。5例患儿电生理检查示颈段脊髓前角损害。24例患儿并发应激性溃疡,肝损害4例,心脏损害6例,肾损害4例,肺损害1例。所有患儿均行机械通气,带机时间2~50d。33例(51.5%)好转出院,14例死亡,放弃治疗17例。25例患儿遗留多种神经功能障碍,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于门诊随诊3个月至6年,其中8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
 
  结论
 
  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及时呼吸支持,注意保护脏器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严重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及时发现呼吸衰竭并予以机械通气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我们对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4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经验,为提高临床对儿童病毒性脑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认识,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共入组64例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2]:急性起病,多有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脑脊液检查异常和(或)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除外其他致病微生物所致颅内感染,除外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出血、脑白质病变、瑞氏综合征、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自身免疫性脑炎等。64例患儿均于入院后出现呼吸衰竭。男42例,女22例;发病年龄2个月~13岁,中位年龄5岁;农村患儿44例,城市患儿20例。均为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h~2周,发热60例(93.7%)。
 
  1.2临床表现

  1.2.1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抽搐50例(78.1%),癫痫持续状态18例(28.1%),意识障碍46例(71.8%),其中Glasgow评分小于7分28例(43.7%),伴精神行为异常6例(9.4%),伴言语障碍6例(9.4%),颈强直18例(28.1%),颅神经麻痹17例(26.5%),肢体瘫痪9例(14.1%),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30例(46.8%),不自主运动3例,共济失调1例,尿潴留2例。
 
  1.2.2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发生于住院24h内31例(48.4%),24~72h内16例(25.0%),72h~2周17例(26.5%)。呼吸节律不齐或呼吸停止56例,其中合并脑疝3例,合并呼吸肌无力5例,合并舌根后坠1例,合并血压下降2例。
 
  1.2.3合并其他脏器损害
 
  应激性溃疡24例(37.5%),其中16例在气管插管前发生,肝损害4例,心脏损害6例,肾脏损害4例,肺损害1例。
 
  1.3实验室检查

  1.3.1脑脊液检查
 
  46例行腰椎穿刺术,14例正常,32例异常。异常表现:颅内压增高10例,204~340cmH2O(1cmH2O=0.098kPa);白细胞数增高19例[(10~340)×106/L,正常值(0~10)×106/L];蛋白定量升高17例(0.45~1.10g/L,正常值0.2~0.4g/L);葡萄糖正常(正常值2.50~4.00mmol/L);病原学阳性10例,单纯疱疹病毒ⅠIgM阳性4例,单纯疱疹病毒ⅡIgM阳性1例,单纯疱疹病毒PCR阳性3例,EB病毒PCR阳性1例,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1例;所有脑脊液支原体IgM及支原体PCR均阴性。
 
  1.3.2血清学炎症指标检查
 
  64例患儿入院24h内血清CRP为0~49mg/L(正常值0~8mg/L),其中7例升高,其余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16例于入院24h内行血清PCT检测,为0.03~2.00ng/ml(正常值0~0.05ng/ml),其中4例增高,其余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
 
  1.3.3影像学检查
 
  64例患儿行CT检查,6例(9.3%)异常。异常表现:3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广泛性脑水肿,1例脑干水肿,1例左侧基底节低密度,1例左侧额颞顶叶皮层下不规则低密度、同侧脑室受压(图1)。34例患儿行MRI检查,5例正常,29例异常。异常表现:2例局限性皮质异常信号,27例弥漫性多灶性异常信号(图2),病变部位依次为:顶叶14例,丘脑12例,颞叶11例,额叶11例,基底节7例,脑干7例,岛叶4例,小脑3例,枕叶2例,胼胝体1例,合并颈段脊髓1例。
 
  1.3.4电生理检查
 
  64例患儿行床旁脑电图检查,48例(75.0%)首次脑电图示全导弥漫性δ活动为主的重度脑功能障碍,5例全导电压平坦,其余患儿为δ、θ活动为主的轻至中度脑功能障碍;病程中监测22例伴有局灶或全导痫性(样)放电。5例患儿行电生理检查示颈段脊髓神经源性损害,3例双上肢,2例右侧上肢。
 
  1.4治疗

  1.4.1呼吸衰竭治疗
 
  64例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转入PICU行机械通气。本组采用呼吸机的类型:MAQUET-Servo-i、NEWPORT-E360。参数初始设置:均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呼吸参数设置为潮气量为6~8ml/kg,呼吸频率20~40次/min,吸呼比1∶1.5~1∶2,吸气峰压(PIP)12~35cmH2O,PEEP2cmH2O,吸入氧分数(FiO2)0.40~0.60。呼吸机参数调整主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神经功能恢复、床旁X线胸片等情况。部分颅压增高患儿采用轻度过度通气,PCO2维持在3.30~4.67kPa(25~35mmHg,1mmHg=0.133kPa)。呼吸机使用期间注意呼吸机管理,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意识障碍减轻,自主呼吸好,咳嗽有力即撤机。撤机前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方式,观察6~24h。27例患儿于2~7d内呼吸衰竭纠正撤机,4例患儿于10~19d撤机,另有2例患儿分别于31d及50d撤机。1例患儿撤机1周后再次出现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
 
  1.4.2循环衰竭治疗
 
  1例患儿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1例患儿予多巴胺联合硝普钠,结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调整出入量及脱水剂的使用,监测尿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及灌注不足时各脏器功能障碍情况。2例合并循环衰竭患儿均于呼吸机使用2d后循环衰竭纠正,分别带机5d及6d呼吸衰竭纠正撤机。
 
  1.4.3针对病毒性脑炎的药物治疗
 
  住院期间均予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抗病毒,予减轻脑细胞水肿或降颅压,予脑保护药物治疗,予每次地塞米松0.3mg/kg或甲强龙1~2mg/kg,每日2~3次,3~4d减轻脑细胞水肿及抗炎,予人血免疫球蛋白抗炎及改善免疫功能,予抗癫痫药物控制抽搐发作。
 
  1.4.4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体温,予冰帽、亚低温治疗仪等物理降温,保护各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及早期康复治疗。
 
  1.5转归
 
  33例(51.5%)患儿好转出院,14例患儿死亡,放弃治疗17例,17例患儿均于呼吸机未撤离前放弃。25例患儿出院时遗留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瘫痪19例、继发癫痫14例、言语障碍10例、不自主运动7例、视听障碍5例、意识障碍3例、进食困难3例。出院后于康复科继续治疗。14例继发性癫痫患儿于我科门诊随诊3个月~6年,其中8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4例生酮饮食治疗,1例行迷走神经调控术治疗继续随诊中。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