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每个人,乙肝疫苗你打错了吗?
在疾控一线工作多年,经常会遇到询问乙肝疫苗0、1、6的问题。曾经有个年轻妈妈因为搞错了乙肝疫苗的注射时间而愧疚不已,怀疑自己是否是个称职的妈妈。可以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在不太了解疫苗知识的妈妈们眼中,这是“药”,给孩子用错“药”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网络上很多不专业的指引确实给妈妈们造成很大的误导。
我们先来看两个常见的例子:
1、百度拇指医生的回答:
2、百度百科的说明: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剂,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剂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剂疫苗。(百度百科:乙肝疫苗)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得到的答案是:0表示第一剂;1表示1个月后打第二剂;6表示第二剂打了6个月后打第三剂。
接下来对比一下陶黎纳老师之前总结的中国最佳疫苗接种方案(2016版)的相关说明:
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如果母亲不是乙肝携带者,第2剂乙肝疫苗可以安排在2月龄与其他疫苗一起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7月龄接种;如果母亲是乙肝携带者或携带情况不详,那么第2剂乙肝疫苗必须在1月龄及时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6月龄接种;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得出两条结论:
1、016指的是月龄而非间隔时间
中国疫苗接种方案(2016版)提到,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016是根据新生儿的月龄制定的方案。即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第二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三剂在6月龄时注射(与第二剂相隔5个月)。所以,016是相对于第一剂而言的,也就是说在第一剂注射后一个月,注射第二剂,在第一剂注射后6个月注射第三剂。同理,成人注射该疫苗同样遵从“相对于第一针“的0、1、6原则。
2、016方案是“最坏情况“下的底线,其他程序也是有效的
方案中提到,016是在母亲是乙肝携带者或携带情况不详的情况下的“底线”方案,所以在母亲不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下,注射时间是有拓展余地的。如若因为孩子生病推迟接种或其他原因,不需要按照0、1、6程序重新接种,只需补齐未接种剂次即可。第1剂次与第2剂次间隔至少8周,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注射乙肝疫苗后,并非终生免疫。虽然相关数据显示,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后一年,97%的人都可以检测的表面抗体,三年后会有所下降,约74%。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乙肝疫苗接种后长期保护效果良好,尚不需要加强免疫。条件允许者,在加强免疫前可先检测乙肝抗体滴度,根据结果选择加强剂注射时间。
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110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健客价: ¥6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关节痛。
健客价: ¥6.5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风湿关节痛。
健客价: ¥25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健客价: ¥17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痠软。
健客价: ¥7.8改善睡眠质量,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调整时差生物节奏。适用人群:睡眠质量差,免疫力差,及需要倒时差的人群。
健客价: ¥1342型糖尿病,适用于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病人。
健客价: ¥115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痛、屈伸不利、局部畏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健客价: ¥15中枢抑制药,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具有镇静作用,用于神经衰弱及癫痫等。
健客价: ¥10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滞,脉管不通引起的脉管炎、硬皮病、动脉硬化性下肢血管闭塞症,对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健客价: ¥74.9米格列醇单独使用可以作为配合饮食控制的辅助手段,以改善单纯饮 食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的血糖控制。如果饮食疗法单独配合米格列醇或者磺酰脲类无法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时,米格列醇也可 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当二者配合使用时,会产生累加效应,这可能是因为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55米格列醇单独使用可以作为配合饮食控制的辅助手段,以改善单纯饮食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的血糖控制。
健客价: ¥52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滞,脉管不通引起的脉管炎、硬皮病、动脉硬化性下肢血管闭塞症,对冠心病、脑血栓后遗症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健客价: ¥24散风祛湿,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步履艰难。
健客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