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

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在新生儿外科的应用

摘要: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包括胆总管囊肿在内的先天畸形在胎儿期间即可诊断,由于新生儿胆总管囊肿常常合并肝功能异常,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且常常与I型胆道闭锁很难鉴别,因此要求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包括胆总管囊肿在内的先天畸形在胎儿期间即可诊断,由于新生儿胆总管囊肿常常合并肝功能异常,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且常常与I型胆道闭锁很难鉴别,因此要求早期诊断和治疗。

 
  传统的新生儿腹部外科手术腹壁创伤大,术后患儿痛苦明显,而微创手术受到腹腔空间小、组织器官娇嫩、对CO2气腹耐受能力差等客观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然而微创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势日益深入人心,患儿及家长对其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使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在新生儿外科得到充分利用、减轻患儿痛苦、满足患儿对微创手术的需求,新生儿外科病房经过认真学习、充分讨论、周密准备,开始尝试新生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是新生儿外科微创手术中比较有挑战性的手术,新生儿结构和生理的特殊性使得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管理困难,对各大儿科中心来讲,能否开展新生儿胆总管囊肿微创治疗,是衡量该中心小儿外科技术实力的标准之一。
 
  2015年初,病房成功完成第一例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前患儿面色晦暗,转氨酶及转肽酶均升高。术中医生采用胆囊床悬吊、肝圆韧带悬吊、囊肿壁悬吊、腹壁悬吊等技术努力克服腹腔容积小、操作空间不足等困难,使精准操作成为可能。术后当晚患儿没有出现开腹手术痛苦不堪、辗转难眠的现象,术后一周出院时面色较术前明显红润,转氨酶及转肽酶很快降至正常。
 
  经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采取一系列悬吊技术、扩大操作空间、术中精准操作和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目前所有经该项新技术治疗的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新技术获得了患儿家长的高度认可。成功开展的这项新技术,也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外科微创治疗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