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症状和处理

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症状和处理

2016-04-24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鼻部皮样囊肿及瘘管在10岁以下多见,偶见于成人。常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症状诊断是怎样的?处理方法和其中应该注意什么?

  10岁以下多见,偶见于成人。常发生于眼肌圆锥外,多附于眶内上或中上壁,可为哑铃状,颅内、眶内各有一部分。

  症状诊断

  诊断上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既往有无囊肿隆起,局部感染,外伤史,牙病牙痛等,仔细检查瘘管位置,走向,深浅及通路等。可用探针仔细检查,必要时行碘油造影。形成瘘管的“病灶”检查至关重要。需行牙齿拍片,上颌骨拍片,CT等检查。

  1.好发于眼脸、眉外侧、鼻根、枕部等处。囊肿呈圆形,柔软无痛,与皮肤无粘连,但与深部的筋膜或骨粘连,不易推动。

  2.内容物呈粥样,浓稠,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或毛发等。

  3.眼球前下突出,不能复位,无博动,无眼痛,视力多正常。

  处理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瘘管切除加“病灶”切除。如切除先天性皮样囊肿囊壁,面裂囊肿囊壁,摘除死骨,刮除炎症骨质,拔除病牙等。皮肤缺损小者,直接分离缝合,大者采用移植皮肤和皮下组织蒂游离三角形皮瓣推进整复等。

  面部瘘管的治疗:彻底切除瘘管及“病灶”是根治的关键。首先应明确瘘管形成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瘘管无疑须彻底切除,关键是形成瘘管的“病灶”必须一并解决才可防止复发。靠局部“腐蚀生肌”的办法,常难彻底治愈,且局部反应重并有可能造成重大瘢痕。

  手术切除。切除眼角部位的皮样囊肿时应注意有时囊肿与硬脑膜相连。如误伤硬膜而未及时处理,则可形成脑脊液漏。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和磺胺药对于本病基本无效,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对于肠道病毒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仅有羟苄苯并咪唑(2-hydroxybenybenzimidazole,简称HBB)在组织培养系统中,50微克/毫升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A24型,为今后开展防治本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国内报告有采用冷盐水洗眼或汞剂滴眼治疗取得一定疗效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