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患儿在病情稳定期,一般都还需要用药。老师和保健医师应每日检查孩子的服药情况。由于患儿一般都要服用利尿的激素类药,孩子尿量增加,需要教师特别关注,上课或活动时及时提醒幼儿去上厕所,以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该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特征为全身明显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简称“肾病”。
补钙是很重要的"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04/1526750262-20150427102647308.jpg" />
病因可分:
(1)原发性肾病:与机能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单纯性肾病--常见类型,2~7岁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不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90%以上属微小病变型。
肾炎性肾病--7岁以上儿童多见。除肾病症状外,伴有镜检血尿,或高血压,肾活检除微少病变外,有增殖性变型,膜性增殖型、硬化型。
(2)继发性肾病:继发于疟疾、蚊咬伤、红斑性狼疮、过敏性紫癜、金属或药物中毒等。
(3)先天性肾病:较少见,起于婴儿期。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是有大量的蛋白尿排出。随尿液排出的蛋白尿主要为血液中的白蛋白,而在大量白蛋白丢失的同时,血液中的钙容易和白蛋白结合在一起随之排出体外,故小儿肾病病人容易出现低钙情况。
(实习编辑:姚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