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 七成的中耳炎跟它有关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常由感冒引发,如果长期拖延不治或不彻底地医治,由急性转为慢性,耳朵流脓不止,轻的影响听力,重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其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甚至剧痛,孩子会出现烦躁、哭闹、发热等。
中耳炎患者饮食上需要什么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
中耳炎好发于儿童,主要是因为中耳内细菌感染而引起。中耳炎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发作起来最让人头脑胀痛,因此患上中耳炎要尽早治疗,更能让治疗效果更佳。那么如何治疗中耳炎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耳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常由感冒引发,如果长期拖延不治或不彻底地医治,由急性转为慢性,耳朵流脓不止,轻的影响听力,重的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其症状主要有听力减退、耳部疼痛甚至剧痛,孩子会出现烦躁、哭闹、发热等。
一般情况下,出现中耳炎这种情况后,此时会有听力下降的表现,患者可以感觉到耳朵部位闷胀感明显,伴随着体力逐渐下降,耳鸣等情况出现,因此,在发现中耳炎之后,如果感觉到自己听力下降明显,那么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针对反复发作的中耳炎或比较黏稠的中耳积液,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鼓膜上打个小洞,再放上一根空心管,以确保中耳积液能顺利流出。在这种情况下,游泳是必须禁止的。积液消失、置管拔除、鼓膜愈合、中耳炎未复发者,才可游泳。
首先是抗生素的使用,一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张足量、全程、高效抗生素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以外,还要用鼻腔、鼻黏膜的减充血剂,喷鼻子的药物,还要用一些促排的药物,目的就是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咽鼓管排泄的作用。
腺样体,位于鼻腔后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接触性免疫的器官。腺样体内有很多囊泡,可以助细菌培养,识别病毒,产生进一步免疫作用。腺样体一般在4-8岁内会基本萎缩,少数会过度增长发育会造成感染。
它的发病原因,真的与鼻子有很大的关系。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中耳通过鼓膜与外耳分隔,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连。而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鼓膜是完整的,所以就要考虑另外一个通路———咽鼓管。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病史。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婴幼儿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摇头,睡眠易醒,烦躁不安。有些家长则发现患儿漫不经心、行为改变、对正常对话无反应、看电视时总是将声音开得很大。
比如感冒时或是游泳时呛水,感冒病毒、带有病菌的水经鼻会逆行经耳咽管(咽鼓管)到达中耳而引起中耳炎。这种感染,最初的症状就是发低烧,大概会有两天左右的低烧情况,这个时候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否则过了这两天,中耳炎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