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内最小的骨头是听小骨,大小跟芝麻差不多。感冒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粘膜肿胀,咽喉管发炎,细菌病毒就会进入中耳腔,由于咽喉管堵塞,细菌感染,从而引起中耳炎。婴幼儿、儿童极易在感冒后患中耳炎,儿童反复感冒发烧与免疫能力低有关。
腺样体,位于鼻腔后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接触性免疫的器官。腺样体内有很多囊泡,可以助细菌培养,识别病毒,产生进一步免疫作用。腺样体一般在4-8岁内会基本萎缩,少数会过度增长发育会造成感染。
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中耳炎,孩子患中耳炎要检查腺样体增生,腺样体肥大的表现:憋气、打呼噜、嘴唇干、夜尿、尿床、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日常不要随便掏耳朵,挖耳勺要是不小心操作,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形成中耳炎炎症,带来听力方面的损伤。游泳由于水进入耳内,未及时擦干的话,水会与耳内分泌物结合膨胀,引起外耳道炎症。
游泳时呛水最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炎患者,如要进行游泳,最好佩戴耳塞,鼻夹,防止耳内、鼻腔进水。掏耳朵、游泳都可能导致耳道生长霉菌。不要把棉棒放在潮湿的洗手间内。
感冒后耳朵闷胀,患中耳炎很难自己恢复,一定要去医院看医生。中耳炎发病率在婴幼儿占5-10%左右,还是蛮高的,急性中耳炎会导致耳内穿孔,化脓,听力损伤。
慢性中耳炎会引起颅内感染,如听小骨腐烂、周围骨壁腐烂、颅内颅肿等,会导致头痛、发烧,恶心等。
中耳是由鼓膜、听小骨组成的,声音进入耳内,在鼓膜、听小骨进行放大,如果受损、发炎就会觉得耳内闷胀,听力受损,中耳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宝宝用奶瓶采用平躺姿势会诱发中耳炎,喂奶时保持30度倾斜可避免中耳炎的发生。如果婴幼儿出现哭闹、烦躁、抓耳朵、发烧,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及时避免婴幼儿中耳炎症状发生,尽早治疗。
飞机降落时,打哈欠可以缓解耳朵闷胀,捏鼻子鼓气有可能导致感染,手指捏鼻子吞咽可以缓解耳朵闷胀。
感冒时坐飞机时要特别关注耳朵闷胀,坐飞机时配合打哈欠可预防航空性中耳炎,哺乳期的婴儿坐飞机前不要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