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耳鸣 > 耳鸣治疗传统技术和创新理念的融合

耳鸣治疗传统技术和创新理念的融合

2019-11-28 来源:四川微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同样在实验室使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信号来刺激动物的迷路神经,以此改变动物大脑对耳鸣的关注度,直到完全不再感知耳鸣的存在。

 声音治疗技术

 
如前所述,治疗耳鸣并非依靠一种药物或一项技术,而是依赖于多种方法,这里笔者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传统方法的传承,另一类是创新技术的运用。从发展的总趋势看,传统方法尚未消逝,反而更具生命力,新的技术看似希望巨大,不过仍需长期的实践验证和不断的完善。
 
首先,用外部声音治疗耳鸣,或称掩蔽,或称声治疗,从亚里士多德便开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客观讲,这种看似笨拙并且简单的治疗方法,在经历了众多的质疑后,今天,仍然是为数不多的一种能满足相当多的人群的治疗手段。从耳鸣治疗使用的声音信号源看,可分成两类:一种是基于各种声学特征的声音治疗,包括常规的掩蔽治疗法、低强度的声音治疗法(习服治疗)、低频声治疗法(lowpitchedsoundtreatment)、超声治疗法(HiSonic)和白噪音治疗法等。临床听力学家希望充分利用声音的各种内在特征,根据患者的耳鸣状况,提供各种经过严格声学处理的声音来治疗耳鸣。有些是控制声音强度和耳鸣强度之间的关系来治疗,比如以美国奥勒冈听力中心的JackVernon为代表,他们建议使用完全掩蔽方法,即:刺激声音强度掩蔽了患者耳鸣强度;与其相比,习服治疗则是利用低于耳鸣强度的声音来治疗耳鸣,尤以美国埃默里大学的PawelJastreboff为代表。有些是改变声音的频率等。关于上述方法的效果、临床验证结果不等,一些研究认为在50%和70%之间。
 
和合成声音治疗方法不同,另一种方法利用自然声音来治疗耳鸣,其中包括音乐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澳大利亚推出的“耳鸣神经音乐疗法”(neromonicstinnitusmanagement)。澳大利亚的Davis提出的基于个性化的数字音乐信号治疗耳鸣方案,通过一个所谓的神经音疗数字信号处理器(NeuromonicsProcessor)来实现。它能根据耳鸣患者临床诊断结果,输出不同音乐信号声,并按不同治疗阶段分步进行。这个技术的关键是将整个物理治疗疗程分为5个阶段:全面检测、验配调试处理器、前条件反射训练、积极治疗和稳固治疗等。基本遵循将传统的声掩蔽法和耳鸣习服治疗法合而为一的理论。一般讲,患者必须每天使用两个小时,整个疗程历时6个月。在前条件反射训练阶段,患者主要通过使用根据个性制订的音乐声来减轻耳鸣产生的烦躁,主要依靠掩蔽效果奏效,该阶段为期2个月。在积极治疗阶段,则使用强度降低了的间断声信号来帮助患者逐步适应自己的耳鸣,降低对耳鸣的敏感度(所谓耳鸣脱敏),达到习服治疗效果,这个阶段一般需要4个月。目前已经有2000名患者接受了该治疗方法,据称临床有效性达到65%以上。
 
现代科技以数字技术的普遍使用为代表。虽然用声音治疗耳鸣的基本原理多年来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发声体或者声音的载体却因数字技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早期主要利用模拟技术来传递上述各种治疗信号,从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趋势看,耳鸣治疗的硬件装置基本已经上升为数字器械。目前两种声音治疗硬件广为使用,一种是预先设置了各种类型声音信号的治疗耳鸣器械,可供医生或者患者选用,从类似耳道式助听器的掩蔽器到颇似MP3的盒式耳鸣掩蔽器,从预制好的声音光盘,到呈各种生活物件形态的器械,如治疗耳鸣声播放机、耳鸣治疗闹钟等。第二种耳鸣治疗器械属于定制性,即:根据耳鸣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按照一定声治疗原则,专门为患者定制的器械。这种器械包括上面提到的神经音疗数字信号播放器和最近刚刚推出的由加拿大微迪数字听力语音实验室研制的eMasker个体耳鸣治疗器,据悉,该器械能和听尼特耳鸣诊断仪配套使用,能根据临床测试证明对个体患者有效的声音信号,无论是合成信号,还是自然信号,数字化地输入到eMasker之中去,患者能在家或其它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这些信号,得到治疗,最近的一个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
 
在介绍传统方法和创新技术的融合时,智能手机用于耳鸣治疗是躲不开的话题。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销售了10亿部智能手机,中国销售了1.7亿部智能手机,并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苹果AppStore应用软件目前已经逼近40万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医疗卫生方面的软件,包括耳鸣。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可用于iPhone或iPad的耳鸣治疗软件近30个,其中有4个软件是由中国开发的,包括TinnitusManager、SoundTherapy、TinniTest和耳鸣小词典等,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下载和应用。
 
谈及声音治疗的新技术,笔者认为德州大学行为和大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值得一提,因为这个研究致力于根除耳鸣,而不仅仅是康复,这和目前大多数的治疗方法明显不同。德州大学行为和大脑科学研究院的科尔伽德博士在研究耳鸣发病机制时,发现对迷路神经的点刺激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同样在实验室使用不同频率和强度的信号来刺激动物的迷路神经,以此改变动物大脑对耳鸣的关注度,直到完全不再感知耳鸣的存在。
 
实验室的初期成功,给研究者带来较大希望。科尔伽德博士刚刚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获得170万美金的科研基金。其中一部分资金用来改善迷路神经刺激信号,并预计开始在患者身上开展进一步实验;另外一部分资金则用来研发治疗耳鸣的专门设备。为此,德州大学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专门致力于对耳鸣治疗设备的研发。这家叫做微传感器的公司(MicroTransducer)全部由该大学学生和教师组成,希望借助于德州大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类似用针头来刺激迷路神经的设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