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对耳聋耳鸣的认识
耳鸣、耳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颅脑外伤、耳部外伤、药物中毒)、老年人听神经紊乱、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内耳血管痉挛等都可导致耳聋、耳鸣,因此西医常使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但疗效往往欠佳。
中医认为,耳聋可分外因和内因,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耳鸣则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另外,对于突发性耳聋,《医林改错》中明确记载其病因:“两耳通脑,所听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突聋。”说明中医学所论瘀血致聋病机,与现代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因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大致上的共识。
二、耳穴贴压
耳穴疗法是通过对耳廓特定点刺激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脉度》中提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表明了耳与全身经络、脏腑关系相当密切,均为耳穴贴压法治疗耳聋、耳鸣提供了客观依据。
现代科学也研究表明,脏腑器官和耳在生理上有密切联系,且有相对特异性,而耳穴贴压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主要体现在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减少血小板聚集等方面。
由此可见,刺激耳穴可平衡人体脏腑,导邪外出、运行气血,恢复耳窍功能。贴压的材料多选用王不留行子,该中药具有行血调经、消肿止痛的功效,配合恰当的穴位可显著提高行血调气的功效。
耳穴的选择亦对疗效有着重要影响,肝穴可清肝、解郁、通窍;肾穴可补肾、益精、填髓;外耳、内耳穴则具有通经络、开耳窍的作用,可调整内耳功能;颞为听觉中枢,可显著提高听力。
国内多项研究已证实了耳穴贴压法对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有学者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行耳穴贴压结合常规治疗,其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单纯常规治疗;也有学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穴按压治疗神经性耳鸣患者,总有效率为87.5%,疗效满意。
中药和耳穴贴压联合治疗相得益彰,增强了疏肝理气、镇静安神、开窍醒神之功效,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耳穴贴压操作简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安全,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耳聋耳鸣较为理想的方法,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三、家庭操作手法
在耳穴疗法中,对于耳鸣、耳聋临床上常给病人开具耳穴按摩的处方,病人在家里可以随时有针对性地给自己进行耳穴按摩,以期通过持续、持久的自我治疗,辅助提高临床疗效。
针对耳鸣、耳聋,临床常使用的手法有以下三种:
1、提拉耳根法:双手中指放在耳廓前面,食指放在耳廓背面上下来回按摩20次。
耳前以刺激听神经;耳颞神经神经为主;耳背主要刺激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此法可疏通全耳前后经络,促进微循环,并刺激相应颅神经。可助听、美容、利五官。治疗听力下降每天按摩3—5次,可有效提高听力。
2、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
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20下,早、中、晚可各做一次。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
该手法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良性刺激,因此,可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该法最早见于清代气功养生丛书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这个方法;现代也有采用此法治疗耳部疾患的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
3、开耳法:
a.掌心搓热之后,双劳宫穴分别对准耳孔,并深深吸气,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导到双手劳宫穴上。
b.双手紧压耳廓,慢慢呼气,并使双手劳宫穴之气全部灌入耳内。
c.当一口气即将吐尽后,双手掌瞬间打开,当松开双手的一瞬间即可听见“啪”的一声。
d.可连续做3—5次,可将耳腔内陷的鼓膜拉出,激活听神经,有聪耳、助听的功效。
总之,耳穴按摩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知识,用手法作用于耳廓表面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于耳鸣、耳聋,临床上常使用以上按摩手法辅助耳穴贴压治疗,以协同增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秋季胜过吃肉的四种素食,一年12个月照着吃,清热解毒益脾胃,健康长寿没问题!
秋季进补正当时,四种素食让你在秋日吃,可调理脾胃,胜过肉食。
1、红薯:补虚乏、益气力
营养分析: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2、包心菜:增强抵抗力
营养分析: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3、萝卜:消积滞、化痰热
营养分析:中医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不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芋头:宜脾健胃
营养分析: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并含乳聚糖,质地软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这些东西一年12个月照着吃,比啥补药都管用!不信?那就来试试吧~
1月山药益脾胃
山药出生于泥土之中,颜色如土,在五行之中属土,跟脾是一派。它有很好的补益脾脏功能,被称为“食物药”。
山药粥
山药有特别好的补益脾胃作用,粥也属于养胃的食物,每天喝碗山药粥,到了春天就能有个好的脾胃了。
做法:用粳米、糯米各一半煮粥,同时加入适量山药煮熟即可。
龙眼山药羹
山药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可以改善冬天手脚冰凉症状。
做法:龙眼肉15克、山药30克、大米100克。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龙眼肉、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文火煮熟即可。
2月吃姜止呕清胃
俗话说,家有小姜,小病不慌。虽然姜常因淡泊的土色被遗忘在角落里,但它扮演着“厨房大夫”的角色。
姜粥
姜被誉为“止呕神药”,这款粥能除烦止呕、清胃、调理气血,特别适合孕早期有呕吐症状的人食用。
做法:将姜去皮、洗净、切成细丝,煮粥加入适量即可。
糖醋姜片
姜的辣素能刺激胆汁分泌,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肠内蠕动,缓解胀气。
做法:将姜去皮、切成薄片,在沸水中焯一下,再过一下凉水,加入盐、味精、酱油、醋、白糖、香油拌匀即可。
3月蜂蜜助消化
花蜜是百花赐给我们的食物,蜜蜂的采集又给它增加了自然精灵的色彩。依据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原则,这种天然食物最有益健康。
解酒
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同时蜂蜜对肝脏有保护作用,可以修复酒精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用法:饮酒后,冲一杯比平时浓得多的蜂蜜水,饮下即可。
促进消化
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同时增强肠胃蠕动。
用法:为了达到促进消化的作用,最好在饭前半小时喝蜂蜜水,饮后2~3小时服用反而会抑制胃酸分泌。
4月柠檬叶增食欲
春日人慵懒,胃液一样懒得工作,没有食欲,我们需要一位酸酸的中草药,健胃、醒胃。
柠檬叶煲猪肺
柠檬叶有化痰止咳、理气开胃的作用。这款汤味道微酸,对于因春日气候干燥而消化差的人来说,可以健胃、醒胃。
做法:猪肺过水焯后切成片状,与15克柠檬叶,2~3片生姜一起放进砂锅里,加8碗水(约2000毫升)炖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即可。
柠檬叶醒酒
可改善酒后头沉,有醒酒、明目的作用。
做法:柠檬叶2片,加白糖,泡茶饮。
5月薰衣草镇静怡神
薰衣草花香淡远、悠然怡神。干花可做食疗也可以做香囊、囊枕用。
囊枕
薰衣草有很好的镇静、舒缓作用,可以治疗紧张性头痛、心悸和失眠。
做法:80%的枕头主料(荞麦皮、茶叶等)+20%的薰衣草混合,一起做成枕头。或将薰衣草装在布袋里,缝成小包,塞进枕头即可。
入茶
饮用薰衣草茶,可以安抚情绪,解除身心疲劳。
做法:薰衣草1茶匙,薄荷叶6片,放入茶壶中,加入300毫升热水,焖10~15分钟即可。
6月金银花清热解毒
金银花享有“药铺小神仙”的美名,它天性甘寒,能清热解毒,适合夏天。
三花茶
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
用法: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金银花薄荷茶---适用于长痱子。
用法:将金银花、薄荷用沸水冲泡,加盖等15分钟,加入蜂蜜即可。
金银花饮---开胃、消食。
用法:金银花、山楂热水冲泡,代茶饮。
7月薄荷醒神
薄荷清凉怡人,这种味道疏风、散热、开胃,最宜在炎热的夏天食用。
薄荷粥
清新怡神,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夏天食欲下降,薄荷草入肴最醒胃。
做法:将鲜薄荷叶15克、清水500毫升,用中火煎成薄荷汁,用粳米60克煮成粥后,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再煮沸即可。
洗发
用薄荷茶洗头发,能消除头屑,使头发清爽,更有一种天然的清香,令人精神一振。
8月绿豆清凉解热
从植物学讲,绿豆是一种秋天结果的草木。从草药学讲,绿豆因降火去燥的功能,到了夏天最珍贵。
绿豆海带糖水
绿豆清热解毒,海带消肿利尿,这款糖水有消血脂、益肠胃的作用。
做法:绿豆100克用水浸半小时,海带30克洗净,切成小段、陈皮一块,加水一起煮2小时,放适量冰糖即可。
绿豆糕
绿豆清凉解热,消除烦渴的功效更突出,很适合在家中制作。
做法:绿豆100克加水煮至烂熟,碾成豆沙,加50克面粉、适量砂糖,搅拌成稀糊,上锅蒸15~20分钟,晾凉后切成小块即可。
9月莲芯治失眠
茶坊间、中药铺四季都备有莲芯茶。夏日更有这样的便利,从青绿色的莲蓬中,亲手剥出新鲜的莲芯,冲一杯清茶。
莲子芯茶
可以清暑除烦,生津止渴,最是夏季的解暑佳饮。
做法:1茶匙干燥的莲子芯,放到透明的大玻璃杯里,加入沸水,焖约十分钟后,加入蜂蜜和柠檬碎片,一杯澄清而味道丰富的莲子芯茶就泡好了。
莲芯饮
莲子芯有安神的作用,特别对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有效。
做法:莲子芯3克,盐1.5克,用水煎后,临睡前喝下。
10月芡实健脾胃
芡实常作为荷花的配置植物,但它有着莲子所不及的固肾作用,而且因健脾神效,特别适合秋补季节食用。
芡实粥
芡实都有健脾益胃的效果,经常食用是增长气血的捷径。
做法:芡实30克、薏米20克、山药50克、糯米100克,加水一起煮成粥。
芡实汤
芡实具有易消化、营养高、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的功用,与瘦肉同炖可以补充元气,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等有很大好处。
做法:芡实60克、瘦牛肉10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调料一起煮成汤食用。
11月山楂助消化
山楂丸、冰糖葫芦、果丹皮,每看到红艳艳的山楂上市,都忍不住的心中喜悦。
炒红果
山楂的酸味有益胃中消化酶的分泌,能促进积食的消化。
做法:山楂洗净,去核,加水煮至沸腾,放入适量的冰糖,再次开锅后,改小火慢炖,要经常搅动一下,煮到山楂烂软,汤汁粘稠即可。
桂花玻璃山楂
山楂活血化瘀、镇静止痛,有缓解痛经的作用,最好在月经前几天吃。
做法:山楂加糖熬煮15分钟,加入琼脂再煮3分钟,然后将完整的山楂均匀地摆在盘子里,倒入汤汁,撒上糖桂花,晾凉即可。
12月阿胶补气血
阿胶为中药三宝之一,有补血、滋阴、润燥奇效,是每年冬天的滋补佳物。
阿胶黄芪粥
这是一道“气血双补粥”。有些血虚者同时伴有气虚,补血的阿胶配以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更能起到滋补、养生的效果。
做法:将阿胶20克、黄芪20克,和红糖、糯米一起熬成粥即可。
芝麻核桃阿胶膏
对冬天出现的腰酸、怕冷、耳鸣、阴虚有效。
做法:阿胶30克加黄酒70毫升化成膏,再加入黑芝麻、核桃仁、水适量,冰糖50克,蒸1小时,同时不断搅拌,冷却后放在冰箱里,每天早晚服用两茶匙。
主要用于脑部,周围血流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5.8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6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30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6.9清肝泻火、通窍润便。用于肝经热盛,头目眩晕,耳聋蝉鸣,耳底肿痛,目赤口苦,胸膈满闷,大便燥结。
健客价: ¥7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健客价: ¥11.5清热泻火,利湿通便。用于肝胆火盛,头眩目胀,耳聋耳鸣,耳内流脓,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健客价: ¥47.8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34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5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健客价: ¥19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7.8清肝泻火,通窍润便。用于肝经热盛,头目眩晕,耳聋蝉鸣,耳底肿痛,目赤口苦,胸膈满闷,大便燥结。
健客价: ¥10.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7.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20.8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1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22.5清肝泻火,通窍润便。用于肝经热盛,头目眩晕,耳聋蝉鸣,耳底肿痛,目赤口苦,胸膈满闷,大便燥结。
健客价: ¥17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19清肝泻火,通窍润便。用于肝经热盛,头目眩晕,耳聋蝉鸣,耳底肿痛,目赤口苦,胸膈满闷,大便燥结。
健客价: ¥15养心健脾,益气和血,除痰化瘀,降血脂。用于高血脂症,见有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自汗乏力或脘腹胀满等心脾气虚,痰阻血瘀者。
健客价: ¥15.5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胆湿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健客价: ¥3.8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健客价: ¥15.9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健客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