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鸣?
很多耳鸣患者都觉得自己“耳朵里有一千只蝉在叫”,耳鸣已成为耳部疾病中最为困扰患者的问题。其实西医说的耳鸣不是病因,如同发烧,只是一种症状,绝大多数的耳鸣是身体健康发出的信号,同时耳鸣并非单一原因,如果能够找出造成耳鸣的原因,通常耳鸣能得到改善。
中医典籍《外科证治全书》提到: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大火燃烧),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播扬米壳去粗糠),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形象地说明了耳鸣的特点。而且,现代中医通常会把耳鸣和耳聋放在一起看待,因为耳鸣是耳聋的初期征兆,耳聋是耳鸣的疾病发展最终结果,因此,二者视为同一类型疾病。其次,中医认为,耳鸣、耳聋不只是耳朵的问题,有可能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有关,感冒、吃药、甲状腺、血压、老化、肿瘤等,都有可能引发耳鸣。在临床上,有一半以上的耳鸣是找不出原因的,即使是西医,对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也不是很清楚。
中医治疗耳鸣需区分实证、虚证
中医治疗耳鸣,必须先区别是实证或虚证?简单的区别手法是用双手盖住双耳,如果耳鸣的声音更大,为实证;耳鸣声变小,为虚证。临床上,只要一出现耳鸣不适,就必须就医治疗,若刚好是急性期,多为实证,比如突发性耳聋;如果患病的时间拖了1-2年,像老年人因为老化而出现耳鸣症状,就是虚证了。
中医治耳鸣是不分单侧或双侧耳鸣,治疗的原则仍要配合体质,对症下药。常见的耳鸣原因,一般是以下几种:
1、失眠、疲劳:因为睡不好、疲倦造成的耳鸣,常合并有肝火旺、嘴苦的情况,可用加味逍遥散,搭配可以开窍、安眠、安神的远志等中药材。有时,还会加点引经药如桔梗、青蒿药,可帮助药效到达想要的耳朵部位,让药效更好。如果睡不好,又便秘、心浮气躁、耳鸣,则使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可以助眠,又可改善耳鸣。
2、神经性耳鸣:因为病患的末梢血管血液循环不佳,影响到听神经的营养供应,病患常合并有听力受损、眩晕、想吐等症状,出现的声响可能有铃声、嗡嗡声、啸声、吼声等,可用丹参、荷叶等药材。我国中医药研究人员曾以左归丸治疗神经性耳鸣病人,病人一次服用药丸6克,一天吃3次,连续6星期后,有的病人不仅耳鸣症状消失,听力也提高15-30分贝,少数病人失眠、焦虑症状也同时改善。
3、老年人耳鸣:因为年长,听神经的退化造成的耳鸣和肾虚有关,通常合并有腰酸、双腿无力等症状,老年人可以服用补肾药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4、感冒:也有人因为感冒鼻涕过多,鼻涕经由鼻咽管到耳朵。这时,首要清鼻涕,其次碰到感冒引起的耳鸣,中医师还是会先以感冒来处理。感冒症状有发烧、喉咙痛黄疸,会以小柴胡汤为主,合并黄疸、咳嗽,会加上清燥救肺汤、天然抗生素之称的连翘、鱼腥草;发烧,会加上青蒿;咳嗽,会加上浙贝母、紫菀。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烧不高、鼻涕较多,呈透明状,可用苓桂术甘汤及小柴胡汤。
5、癌症、肿瘤:倘若耳鸣的发生和癌症、肿瘤有关,病人要先到西医进行手术或放射线,或化学治疗后,中医可以搭配一些活血化瘀、行气药服用。
6、压力大:如果是压力大引发的颞颚关节疼痛、耳鸣,病患的嘴巴张不开来,则会在药方中加入钩藤,帮助病人放松心情。
保养按摩耳朵,也可以养生
中医讲究养生,耳朵也一样可以保养。可以双手置放在耳后枕骨上,用双手手掌捂住双耳,手指放置于后脑勺,食指压于中指之上,食指、中指交叉轻弹脑后部,连续轻敲36下,名为鸣天鼓,这一方法有醒脑开窍、宁眩聪耳的作用。另外,经常按摩搓揉耳朵,耳朵上面有全身对应的穴道,和足底按摩有异曲同工之妙,小小的耳朵自己就可以轻松按得到,有保养全身的效用。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6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40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5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25滋阴补肾,固冲安胎。用于早期先兆流产属中医肾阴虚证,症见:腰酸胀痛、小腹坠痛、阴道流血、可伴有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神疲乏力,手足心热。
健客价: ¥39.9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用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中医辨证属气阴亏虚、肝肾不足、目络瘀滞证,症见视物昏花、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口渴喜饮、便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健客价: ¥48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健客价: ¥13.8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