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躺着喂奶易导致婴儿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三个偏方

躺着喂奶易导致婴儿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三个偏方

2018-05-28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躺着喂奶易导致婴儿中耳炎
 
不少妈妈习惯躺在床上给婴儿喂奶,但耳科专家提醒,妈妈躺着喂奶易导致婴儿中耳炎,严重的则会导致耳聋。喂奶姿势不正为何会引起中耳炎?先从耳朵的解剖结构说起。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的耳朵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注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发生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汁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因此,为预防喂奶引起的中耳炎,妈妈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正确的喂奶姿势是:若是坐着喂奶,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腿上,孩子上半身靠的那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采用卧位喂奶,应将孩子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肘或枕头将其上身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分泌性中耳炎的三个偏方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