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耳鸣 > 耳鸣是怎样形成的?

耳鸣是怎样形成的?

2018-03-11 来源:3S耳鸣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听觉是一个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可通过强化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见的现象就是:听多了,就知道声音的属性、含义并做出反应,例如随歌起舞、有感而发、言听计从等等现象。

人类感知声音的过程都是通过听觉系统(器官)实现的,人类感知声音的听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生物学过程。简单讲,人类感知声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觉察是否有声音,或寻找声音;二是声音的“好”或“坏”,对声音含义做出识别与反应。

人类感知声音的功能与过程

人类感知声音的功能和过程是人耳生理结构与功能以及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共同参与的成果。

■包含两个功能

听觉生理功能和听觉心理功能(听觉心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分为三个过程

一是在人的外耳、中耳,通过耳廓采集声音,然后把声音的振动信号(波形)传递到内耳;这是一个力学过程。

二是内耳精巧的结构接受振动信号、并把声音振动信号所包含的频率、声压、时间等特性转化为按一定空间和时间顺序排列的生物神经冲动,然后,通过内耳耳蜗以及蜗后神经传导通路,进行分类、编码、传递,在听觉皮层把声音特性表达出来形成听觉信号;这是一个“声-电”转化过程以及声音频谱分析过程。

三是在大脑神经网络,把听觉皮层形成的听觉信号,通过植物神经网络与边缘系统、感觉运动中枢形成信号支配,产生对声音的心理感知、评价、情感、认知与行为反应。

人耳感知声音是一个时间过程

听觉是一个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可通过强化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常见的现象就是:听多了,就知道声音的属性、含义并做出反应,例如随歌起舞、有感而发、言听计从等等现象。这种现象最直接反映了“人耳听觉皮层功能可塑性的特征”,即人类是在不断的声刺激过程中形成听觉记忆和听觉心理功能的。

听觉心理功能随着听觉生理功能变化而变化

当听觉生理功能发生变化时,声音传导、感受、表达、感知的过程和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常见的耳聋现象:例如中耳发生病变就会导致传导性听力障碍、内耳损伤就会导致感音性听力障碍、内耳蜗后病变导致声音识别障碍(听到声响,但无法识辨含义)等等,进而引起交流障碍、参与交往能力降低等等心理功能的变化。

在一些情况下,听觉系统的精细敏感功能可以通过气导(空气传导)或骨导(通过骨骼传导声信号)的途径,感知来自自身体内的振动、搏动、肌肉运动所产生的听觉信号,也可以感知外耳、中耳异常动作以及内耳自发性神经放电所产生的听觉信号,这是“耳鸣”的起始信号。这种毫无含义的信号持续作用便开始引起不良的心理感知和行为反应,即产生“耳鸣”……

精细探查耳鸣起始信号控制耳鸣

基于人类听觉精细敏感特性,对“耳鸣”的声音感知特性----起始听觉信号特性进行精细探查,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耳鸣信号”的起始部位,称之为“耳鸣位点”。可以通过探查“耳鸣位点”特征,分析耳鸣起始信号的部位,并通过控制耳鸣起始信号,调节患者心理功能,建立好的心理感知和行为反应,消除或避免耳鸣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