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损、眩晕、耳鸣是耳科医学上的三座大山,多少年来世界各国医学、听力学工作者为此熬白了头。这其中的耳鸣治疗更是难中之难,一直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医学界的瑰宝,但是由于中医体系冗杂,内容繁复标准不统一,与西医理论有很大差距,且不容易被人理解,在国内外医学界,对中医治疗某种疾病,都是处于支持和反对两派争论不休的循环里的。
中医治疗耳鸣就是其中之一,《黄帝内经》中,中医早就有关于耳鸣,听损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论述,此后历代中医名家也不断对耳鸣、听损的病因,病理机制及辩证论理论有所论述和探讨。
中医粉丝认为,在耳鸣发生机制不明确的情况下,西医干预效果有限,而中医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且有成功个案,是不是国际社会应该摒弃偏见呢?
而西医粉丝则认为,中医提出的耳鸣病理机制仍处于19世纪的医学理解水平,甚至有人在Facebook怼中医学者,说此理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完全是伪科学。而从西医角度,耳鸣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目前西医并没有证实耳鸣的发作机制,所以也就很难谈得上治疗治愈。有台湾学者也认为,耳鸣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疾病前的信号,并非作为单一病症存在的现象。
在华人社区开放社交平台上,有关于中医能否治疗耳鸣这个话题,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快吵哭了。
中医认为耳鸣和中医理论中的肝、胆、心、肾有关。按中医理论,人有12条经脉直接上通于耳,包括胆经、胃经、小肠经、膀胱经等。在中医看来,耳是肾之窍,肾开窍于耳,心气直通于耳,胆经上通于耳,肝胆互有表里关系,所以肝胆影响耳朵。
中医把耳鸣分为虚症和实症两大类。虚症耳鸣以肾虚为主,较多见于老年人。中医理论说男性七七49岁,女性八八64岁,肾气开始虚弱。正因为肾开窍于耳,耳得不到足够的肾气濡养,就产生耳鸣。
虚症
依据所累及的脏器不同,中医又进一步把虚症的耳鸣分为3类。
脾气虚弱
过度思虑或疲劳,或饮食不节伤脾胃,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滋养耳窍。耳鸣如延绵蝉声,常感疲乏,胃口不佳。
心血不足
大病后或操劳过度,耗伤心血,耳窍失去心血之养,引起耳鸣,听觉失灵。两耳蝉鸣,时轻时重,伴有失眠、心悸、焦虑不安。
肝肾不足
忧郁肝肾虚,正气不足以致外邪侵袭,或因急性耳病治疗不当,或病热迁延日久,内伤肝肾,外伤耳窍,引起耳鸣及听觉失灵。
实症
中医实症耳鸣多因外感邪气或脏腑实火引起,主要分为3类。
风邪外袭
感冒引起,耳中有风声,听力稍降,伴有头痛。
肝火上扰
耳鸣声大,如潮水或风雷,怒则加重,头晕头痛、口苦咽干或便结。
痰火壅结
中医认为多喝酒,常吃煎炸辛辣食品这可以导致肝火和痰火旺盛,痰火壅结在内,就可能产生耳鸣。痰火旺盛多发生在成年人或青壮年人身上,耳鸣如潮,时而耳塞憋气,头重身困,胸闷腹胀,大便不畅,多见于体胖者。
此外中医中的针灸也被广泛用于耳鸣治疗,采取局部和远端结合取穴法,或点按,或针刺进行治疗。
应当指出,由于中医理论与西医存在巨大差异,中医对耳鸣的认识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病理机制上都与西医有很大不同,而中医对耳鸣的描述和分类与西医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得直接比较中、西医对耳鸣的治疗效果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对中医治疗耳鸣缺少科学、严谨的研究,尚难对中医对耳鸣的疗效得出确定性结论。
所以,现阶段我们并不能从固有的思维中判断中医对耳鸣的治疗方案,但是如果想从中医角度治疗耳鸣,爱耳君建议还是去大医院,正规的中医是科学,但江湖郎中的中医就是伪科学了。对于中医治疗耳鸣,学术界有歧义和争论也是好事,说明仍有很多学者在关注,在持续研究。
人类对耳鸣的记述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我们对耳鸣产生的详细机制仍然缺乏了解。正是因为对耳鸣产生的过程尚不完全了解,因而目前对耳鸣尚缺少切实有效的治疗,更谈不上治愈。目前对耳鸣的研究集中于发现其产生的机制,研究耳鸣与其伴发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随着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引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给耳鸣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128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8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9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2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28.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