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预防耳鸣的方法
1、远离噪音伤害
长时间接触较大的声音会造成听力受损,同时产生耳鸣,此时听到耳鸣声往往与受损的听力频率相同。所以要远离发声源,避免噪音伤害耳朵。
2、日常饮食要少盐、严禁喝酒
钠虽然不会给所有耳鸣患者带来问题。但是患有梅尼尔氏症等内耳疾病,或者有高血压的病人,应该尽量减少钠的摄入。而酒精随血液慢慢滞留在内耳腔,会破坏最敏感及脆弱的内耳神经,造成耳鸣及重听等症状。
3、避免工作压力过大
用脑过度,缺乏休息,因工作过量、业绩挂帅等压力下,致易引发耳鸣及眩晕症。
4、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是耳鸣最困扰之事,因睡眠不足而引起耳鸣,又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恶性循环下耳鸣因而加重。
5、从脚开始
泡脚对预防耳鸣有很大帮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晚用热水泡热双脚,然后用柔力点按脚心“涌泉”穴(这个部位一般都有酸胀麻痛)。再用力拍打大腿外侧的胆经(打大腿外侧就可以了),拍打至肤色微红为止。
6、避用有毒药物
如医治结核病之链霉素、治疟疾之奎宁、利尿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抗癌药物都会引发耳鸣。
中医对耳聋耳鸣的认识
耳鸣、耳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发病期间患者较为痛苦,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颅脑外伤、耳部外伤、药物中毒)、老年人听神经紊乱、先天性听神经发育不良、内耳血管痉挛等都可导致耳聋、耳鸣,因此西医常使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方案,但疗效往往欠佳。
中医认为,耳聋可分外因和内因,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耳鸣则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另外,对于突发性耳聋,《医林改错》中明确记载其病因:“两耳通脑,所听之道路中,若有阻滞,故耳突聋。”说明中医学所论瘀血致聋病机,与现代医学认为突发性耳聋因内耳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有大致上的共识。
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9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6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49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2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健客价: ¥36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心绞痛发作的预防性治疗。眩晕和耳鸣的辅助性对症治疗。
健客价: ¥22清肝泻火,利湿通窍。用于上焦湿热,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健客价: ¥5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259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25用于肝胆火盛引起的耳聋、耳鸣、耳底疼痛、目赤口苦、头晕目眩、大便于燥。
健客价: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