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中耳炎 > 宝宝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的护理细则

宝宝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的护理细则

2017-10-09 来源:泉州城市通,民间特色特技特效疗法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面对宝宝使用抗生素这个问题上,既不能谈“抗生素”色变,也不能过于依赖抗生素。一旦遇到细菌性中耳炎,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宝宝中耳炎

  小康一家周末带孩子出门玩耍一天后,不到一岁的宝宝回家就有点感冒症状,刚开始小康还没有太当回事,想着宝宝是出门吹风感冒了,没有做特别的处理。

  谁知,第二天一早醒来,宝宝哭闹个不停,奶也没怎么喝,还总是揪自己的耳朵。

  一测体温,39.6℃,小康看宝宝感冒的症状也不明显,于是用体温计分别测了宝宝的左右耳耳温,相差0.8摄氏度,她想起之前看过的育儿书籍上写,用同样的体温计,同样的方法分别测量双侧耳温,相差0.5度以上,那么温度偏高侧就有可能出现中耳炎。

  小康这时也没慌乱,收拾好宝宝的物品,立刻和宝爸爸带着宝宝去医院。

  经耳鼻喉科医生确诊,宝宝的确是中耳炎,医生给予了宝宝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的治疗。

  插一句,我们家长,在面对宝宝使用抗生素这个问题上,既不能谈“抗生素”色变,也不能过于依赖抗生素。一旦遇到细菌性中耳炎,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家长平时护理宝宝的时候方法很重要,尽量不要平卧、侧卧给孩子喂奶,容易造成乳汁通过婴儿短平的咽鼓管刺激中耳,从而增加中耳炎的机会。

  另外,平时在给宝宝洗澡、游泳时难免可能会造成宝宝耳廓部着水。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选择用松软的棉球而不是棉签,将棉球放于外耳道片刻,这样可以将耳廓、外耳道的水吸到棉球上,不用棉签的原因是棉签可能将一部分水引入外耳道深部,反而可能引起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的护理细则

  苗苗最近夜里老是哭,小手不停地挠耳朵,小脑袋晃个不停。妈妈给她一量体温,发烧呢!仔细一看,耳朵里还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来。原来苗苗患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了。宝宝中耳炎怎么回事?该怎样护理?

  宝宝中耳为什么会发炎?

  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

  由于宝宝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如何发现宝宝中耳发炎了?

  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挠耳朵: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他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就要注意了。

  听力不好: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他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

  宝宝得了中耳炎要怎么治?

  1、及时去医院

  宝宝得了发生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瞩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按医嘱治疗

  中耳炎主要治疗方案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药物,常用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霉素等,要求剂量足够、疗程至少1周以上。其他尚有耳朵局部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引流脓液、耳用抗生素药物滴剂和少量耳用粉剂等。

  3、早发现早治疗

  中耳炎多数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疗和护理下能够完全痊愈,但如果发现太晚,不仅会出现刚才讲的感染扩散的危险外,由于治疗延误,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