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少用抗生素,能减少不良反应?有人不服!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日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使用抗生素治疗9到23个月大的婴幼儿中耳炎患者时,缩短疗程的治疗方案会影响临床效果,且不能降低产生抗生素抗药性和引发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缩短治疗周期对了吗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由致病菌引发的感染,在婴幼儿期间尤为常见,也是婴幼儿接触抗生素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大众对过度使用抗生素和由此产生抗药性的担忧,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医疗中心儿童医院联合进行了一次试验,探索治疗中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是否会降低产生抗药性和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
实验
试验中,520名婴幼儿急性中耳炎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使用抗感染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10天标准疗程,一种是5天抗感染药加5天安慰剂疗程。参与试验的医师和患者都不知道具体分组情况。
一年的跟踪观察结果显示,5天抗生素方案的治疗失败率为34%,是10天抗生素方案的两倍多,后者失败率仅为16%。此外检测结果显示,5天抗生素治疗方案并不能降低患儿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几率,也不能降低如腹泻和尿疹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结论
由此,负责监控该试验的独立安全性监督委员会认为,试验结果已显示,10天抗生素治疗方案要明显优于5天治疗方案。
研究还首次发现,在经过治疗后中耳仍有脓液残余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再次被感染的几率会高达50%,远高于没有脓液残余的患儿。
擤鼻涕擤出中耳炎?哪里出了错
一感冒
时常能感觉到鼻腔充满了鼻涕
非得把它们全部擤(xǐng)出来
才能舒服
可你知道擤鼻涕也是有学问的吗?
到底哪种姿势才是正确的呢?等小编先擤个鼻涕,再继续聊~
人为什么会有鼻涕?
其实,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分泌鼻涕,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不自知而已。
鼻涕是怎么来的
除了一小部分的鼻涕是由泪腺分泌的眼泪通过泪小管、鼻泪管流到鼻腔形成的外,大部分的鼻涕都是由鼻粘膜分泌的:
鼻粘膜上存在着一种环状细胞,它能制造出黏蛋白。当黏蛋白排出细胞外时,能大量地吸收水分而形成鼻涕。
鼻涕有什么作用
鼻涕虽然有点恶心,但却是身体不可或缺的健康卫士!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湿润鼻粘膜,防止鼻腔干燥
作为过滤空气的屏障,吸附鼻毛未能过滤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杂质。
鼻涕的去向有哪些
友情提示:请在非就餐时间阅读以下内容~
每天鼻腔会分泌大约1升的鼻涕!
这么多的鼻涕,是不是一点也没觉察到!因为,大部分的鼻涕都被我们不知不觉咽下了。另外的一小部分,要么被蒸发湿润鼻腔,要么干涸掉成为鼻屎,要么被擤出或吐出。
(其实,每天我们都在默默地吃鼻涕~)
鼻涕你可别乱擤
当感冒或是鼻炎、过敏时,鼻粘膜就会受到刺激,发生水肿,并且会分泌更多的鼻涕。此时,源源不断的鼻涕,让你非得擤出来才能舒服。
因为鼻腔不是封闭的器官,它同鼻窦、眼睛还有中耳都有通道连接。当两侧鼻涕一起擤出时,很有可能会将鼻涕也挤向这三个地方,造成:
鼻涕流向鼻窦,诱发鼻窦炎引起头痛;
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导致中耳炎;
鼻涕流向泪管导致眼结膜感染、鼻泪管堵塞等。
另外,双管齐下的擤鼻涕法,还会令鼻腔气压迅速上升,很容易造成鼻腔黏膜损伤甚至引起鼻出血。同时,部分气体会对耳膜造成冲击,使人有耳鸣、耳痛、闷胀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