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中医针灸临床治疗要点
中医诊治本病,主要是辨证施治。证型如肝上火炎,风火上扰,痰瘀阻滞等。
1、风热袭扰型:起病较急,耳鸣低沉,耳内胀满、堵塞,多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之类。
治则:从表、从肺、从风、从热论治,用解表宣肺、疏风通窍法。
针灸治疗以肺经、大肠经为主,兼及少阳经,针灸泻法,不灸。热重的加点刺出血。
中药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
2、肝火上炎型:病发突然,症状较重,耳鸣声大,且与情绪情志波动有关,郁怒加重。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热,疏导通窍。
针刺治疗以肝经、胆经为主,兼及三焦经,针灸泻法,不灸。热重的加点刺出血。
中药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汤加减。
3、痰浊上壅型:病发较久,耳鸣头昏、且有重胀,耳内闷塞。伴胸闷,纳呆,舌质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升清降浊、化痰开窍。
针刺治疗以脾经、胃经、任脉为主,兼及少阳经,针灸泻法,要灸。
中药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半夏白术麻汤。挟瘀的,加桃仁、红花等,瘀象较重的,用通窍活血汤或血逐瘀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病程较长,老人为多。耳鸣如蝉,伴腰膝酸软、眼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针刺治疗以背俞穴、肝经、肾经、任脉为主,兼及少阳经,针灸补法,可灸。
中药方选耳聋左慈丸,杞菊地黄丸等。
5、脾胃虚弱型:病程久长,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通窍。针灸治疗以脾经、胃经为主,兼及少阳经,针灸补法,可灸。
中药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升阳益气汤等。
中医临床多将针灸作为首选,配合中药。针灸主要是选少阳经为主,补泻兼施。效果还是不错的。
鉴于本病及全身的具体情况,有外耳道发炎,抑郁或其他疾病的等,此非单纯性神经性耳鸣。建议多仔细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在治疗耳鸣的同时,兼顾治疗相关疾病。
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温馨提醒您,心情对于本病的治疗影响较大。故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坚持治疗。本病的疗程不会短。
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耳朵。要少挖耳,要谨慎用药,注意卫生,预防中耳炎,及时治疗耳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神经性耳鸣的危害
1.心理压力。严重持续性耳鸣常使病人预感到有什么灾难性的病变到来,因而产生一种极为恐惧的感觉,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影响人的精神生活。一旦患有耳鸣,特比是长期严重耳鸣患者,通常会使人烦躁不安,影响睡眠,因而使人产生悲观、烦闷的心情。而这种烦闷反过来又加重耳鸣症状。这种恶性循环的作用,使耳鸣病人的精神负担加重,常有思想顾虑、恐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表现。这样又严重影响工作,因而造成更大的生活和社会压力。
3.影响病人的听力。严重的耳鸣常常影响病人对他人言谈的理解能力,就如我们在嘈杂环境下听人言谈一样。耳鸣常使病人休息不好,产生极烦闷的感觉,以至于头昏,精力不能集中,听觉敏感度下降。
神经性耳鸣的症状及危害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了,在发现耳鸣情况时,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去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有效的治疗这一疾病。在此,祝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