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耳鸣 > 耳鸣到底是不是“肾虚”惹的祸?天眩清治疗眩晕、耳鸣的临床观察

耳鸣到底是不是“肾虚”惹的祸?天眩清治疗眩晕、耳鸣的临床观察

2017-08-0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耳鸣是耳科常见的一大病症,目前医学界对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 有统计显示,17%~20%的成人有耳鸣,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可达28%,耳疾患中耳鸣出现率高达85%。不少患者通常伴有烦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

  耳鸣到底是不是“肾虚”惹的祸?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许多人认为耳鸣可能与肾虚有关。

  临床发现有病人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会造成肾脏功能损坏,同时耳朵功能也会损坏,这就为肾开窍于耳提供了证据。

  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所以很多人一出现耳鸣不分缘由动辄从肾论治,总以六味地黄补肾为主,但见效只十之一二。

  所以,如果认为所有的耳鸣都是肾虚引起的,你就会走入这一认识误区,即耳鸣是“肾虚”惹的祸。因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皆可导致耳鸣。

  概括来说,耳虽为肾窍,但临床治疗耳鸣不能仅仅责之于肾,应从心肝脾肺肾多方论治。中医看来,“耳者宗脉之所聚”,耳鸣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状况十分密切,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因此治时也离不开对全身脏腑经络的调节。除了肾虚以外,风热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火郁结清窍、气滞血淤、气血亏虚等不同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耳鸣。

  因此,对于是否是肾虚引起的耳鸣,大家要在临床上仔细加以分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天眩清治疗眩晕、耳鸣的临床观察

  病例选择:

  ★眩晕症:共120例,皆为现期反复发作的周围性眩晕,其中包括梅尼埃病44例,前庭神经元炎13例,位置性眩晕1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7例,突发性聋伴眩晕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25~66岁,平均44岁。120例眩晕患者,有听力减退者64例,占53.3%。

  ★神经性耳鸣:共80例,病程皆在1年之内,其中发病≤3个月者48例,3个月~6个月24例,>6个月~10个月者8例。不包括外耳、中耳病变伴耳鸣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45~70岁,平均48岁。80例耳鸣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68例,占85.0%。

  治疗方法:

  ★眩晕组:随机将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每日天眩清注射液600mg(3支),用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每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ATP60mg、辅酶AI00IU、川芎嗪120mg,静脉滴注。2周为一疗程。

  ★耳鸣组:随机将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每日天眩清液6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金纳多注射液30ml(6支)加人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3周为一疗程。

  观察项目:

  ★眩晕组:记录发作次数、程度、有无耳鸣、耳聋、耳闷、植物神经症状,并作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

  ★耳鸣组:记录耳鸣程度、病程、特征、响度、持续时间、作听力学检查。

  疗效评定:

  ★眩晕组:治疗一疗程后,观察6个月评定疗效,本组将眩晕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①症状消失:眩晕症状完全被控制;②显效:症状基本控制,偶有轻度头晕、头昏;③有效:治疗后偶有发作,但症状明显减轻;④无效:症状未控制,治疗及观察期间眩晕仍发作,症状无明显减轻。

  ★耳鸣组:治疗一疗程后,观察1个月,统计疗效。临床疗效分四级评价:①症状消失:耳鸣完全消失;②显效:耳鸣基本消失,但偶有发作;③有效:耳鸣响度减轻,发作时间减少,由持续耳鸣转为间歇性耳鸣;④无效:耳呜症状无改善。

  结果

  天眩清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用药2周后复查结果显示,天眩清和川芎嗪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天眩清治疗眩晕症优于对照组(见表1)。

  天眩清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用药3周后复查结果显示,天眩清与金纳多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金纳多是由银杏叶中提取研制成功的对脑部及末稍血液循环改善的药剂,近年来临床应用证实对神经性耳鸣治疗有效;本组结果表明,天眩清治疗神经性耳鸣也有同等疗效。

  眩晕组及耳鸣组治疗有效病例中,治疗前听力有损伤者,治疗后其中75%患者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或基本恢复正常,用天眩清治疗眩晕及耳鸣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

  讨论

  眩晕、耳鸣都是临床常见症状,二者常伴发,但是,眩晕症患者也不全伴有耳蜗症状,如外周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部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耳鸣常与听觉有关,耳鸣患者中85~90以上有听力减退。目前对其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内耳血管循环障碍、神经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代谢障碍等,可能是致病的一些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滋养内耳的动脉主要是迷路动脉,迷路动脉多起自小脑下前动脉,少数起自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如供血发生障碍、血管腔狭窄、血粘稠度增高等,则可致内耳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致迷路血管痉挛,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迷路水肿,耳蜗缺血缺氧,而产生眩晕及听觉障碍。而耳蜗的受损,又致传人信号中断或改变,引起中枢神经对末梢抑制作用的紊乱,以致末梢产生异常的自发性放电活动,而出现耳鸣。

  天麻属中药的平肝熄风药,其成分含天麻甙及天麻甙元、羟基苯甲醛、香草醇、琥珀酸、β-谷甾醇等。药性味甘,性平,归肝经。功能为平肝潜阳、熄风止痉、通经活络。天麻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增加中央及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温和降压,提高耐缺氧能力。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天麻素有保护神经作用,能清除过多自由基,对中枢不同部位呈现抑制作用,可消除或减弱电刺激,天麻素还具有抗惊厥作用,抗惊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滞脑干内的多轴突系统,特别是网状结构,能使听觉传导径路的异常节律过度活动得以控制,因此可以治疗耳鸣。耳鸣和眩晕往往还与患者心理、精神因素、体质有关,而天麻素正具有明显的镇静和治疗神经衰弱功效。

  综上所述,通过本组资料表明,天眩清治疗效果显著,未发现毒副作用,为眩晕症和神经性耳呜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