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耳鸣 > 保护耳朵从远离噪音开始 噪声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保护耳朵从远离噪音开始 噪声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17-07-0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这一数据说明广大民众用耳知识的匮乏以及保护听力意识的淡漠。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噪声是导致听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噪音到底对耳朵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该如何远离噪音影响呢?

  保护耳朵从远离噪音开始

  噪音到底对耳朵的影响有多大?

  噪声性听力损失又称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受噪音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觉损伤,损伤部位在内耳;人体的内耳有18000个听觉细胞,这是一种感受听觉的、直径约0、01毫米的纤毛细胞,易受噪音影响,损伤后不能再生。长期噪音刺激使耳蜗血管纹出现血循环障碍,严重者内皮细胞损伤,继之螺旋神经节发生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以耳蜗基底圈末端及第二圈病变最为严重。此处主要负责接收4000HZ的声音刺激(高频),此频率受损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不易被察觉;但随着损伤持续存在、听力进一步出现其他频率的下降,这就会导致我们日常所说的“聋”,人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只有通过助听器来解决听力问题。

  我们该如何远离噪音影响呢?

  1、减少接触: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喜欢戴内置耳机听CD的爱好者,应掌握“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戴内置耳机听MP3的爱好者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个体防护:参加噪音活动时注意使用耳塞、耳罩和防声帽,这是阻隔噪音、减少听力损害的有效措施。

  3、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保护听力至关重要。生活中正确用耳包括:(1)不经常挖耳;(2)保持耳道干燥;(3)正确擤鼻。(4)耳部疾病及时治疗。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1、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不要使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更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2、睡前不要听耳机。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鼓膜造成伤害,如果听音乐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伤害会更明显。3、时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远离一切对耳朵、听力造成伤害的不利因素。

  噪声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噪声性耳聋早期,可以脱离噪声环境,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晚期只能是康复治疗,可以佩戴助听器。噪声性耳聋怎么诊断?依据患者的职业和噪声接触史、听力学检查、有特定的纯音听力图,同时排除其他因素的耳聋。

  噪声性耳聋的临床表现有:耳鸣尤其是双耳持续性高调耳鸣,常出现在听力下降之前;听力下降,缓慢地进行性发生,可能在接触噪声多年后出现,最初在高频区,晚期可累及语言频率区;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眩晕,视物旋转等;其他系统症状,例如头痛,易疲劳等。

  爆震性耳聋损伤程度与冲击波的物理因素有关。例如,压力峰愈高,正压作用时间愈长,压力上升时间愈短,压力波的能量频谱愈集中,则损伤愈严重。噪声对机体的影响也与个人体质有关。例如,个体的年龄大、体质弱、伴有耳部疾病者,更易受到噪声的损伤。

  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噪声的声学特性有关,噪声强度是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从噪声频谱方面考虑,高频噪声较低频噪声损害大,脉冲噪声较稳态噪声对听阈的损害大。噪声对机体的影响也与噪声的环境有关。例如,噪声源场所是否有防声、隔声、吸声、消声、通风等设施。

  声音从外耳传入内耳,被内耳感知后变为神经冲动,再经听神经传入听觉中枢,这就形成了听力。虽然内耳是感知声音的,可同时又非常脆弱,容易被声音本身损伤。声损伤性耳聋又分为急性声损伤和慢性声损伤。

  急性声损伤是一种一次突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或声音引起的损害,也称为爆震性聋。爆震性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当合并有鼓膜穿孔或中耳损伤时,可为混合性耳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