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的点进来,浦东可以接种手足口疫苗(EV71型)啦!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08年手足口病成为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008年手足口病成为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宝宝如果得过手足口病,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产生对于该种肠道病毒的抗体,但是对于其他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没有特异免疫力。
CVA6感染的手足口病一般比CVA16感染的手足口病病程略延长,但预后相对较好,一般很少发生脑干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重症病例。
在所有病例中,超过50%病例有发热、皮疹、咽峡炎、凝视、肌阵挛或颤动,约40%病例有疲倦和25%有呕吐。所有的重症病例均有运动障碍,以运动障碍为突出症状/体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情感性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一般病例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随后,手足口及臀部出现皮疹,大多是手心先有皮疹。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可参考: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后,宝宝的口腔、手心、脚心和臀部会出现皮疹或疱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宝宝的症状都很轻微,一周左右就会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