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手足口病需注意,勤洗手讲卫生

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手足口病需注意,勤洗手讲卫生

2017-08-07 来源:EKYS李晓强,掌上吴川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可参考: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存在「大小年」的规律,目前各地手足口病患儿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并诊治重症病例,特整理撰写手足口病的处理教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偶可见成人发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发病高峰在5-7月。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及不结疤的特点。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可传播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最为常见。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7-10天。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具有自愈性,但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具有致死性,存活患儿也可留下后遗症。

  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可参考: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一般将EV71型手足口病的感染分为:手足口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重型,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危重型)、心肺功能衰竭期(危重型)、恢复期等五期。由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欠佳,早期识别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出现以下表现应警觉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危重症的识别

  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脑干功能障碍症状,是区别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的关键。

  治疗

  (一)普通病例对症处理,并进行如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等一般治疗。

  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衰竭与循环衰竭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儿童疾病,多数来的忽然,主要对象是1-7岁的幼儿园儿童,一年四季都爆发,没有分高发、低发时间。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一: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三: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五: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六: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