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高发期又来了!其实预防就这么简单 手足口病高发,一篇问答全知道

手足口病高发期又来了!其实预防就这么简单 手足口病高发,一篇问答全知道

2017-08-07 来源:年糕妈妈,冀连梅药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后,宝宝的口腔、手心、脚心和臀部会出现皮疹或疱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宝宝的症状都很轻微,一周左右就会自愈。

  入夏之后,妈妈圈里突然被手足口病刷屏了——

  “某幼儿园因疑似出现手足口患儿休园2周”、“孩子在小区里玩耍时接触手足口患儿得病”……

  孩子上个幼儿园、去个游乐场、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下都能感染手足口?顿时感觉哪里都不安全了。

  这可怎么办?总不能把孩子关在家不出门吧?有没有预防方法呢?又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感染手足口呢?

  症状:手足口病长啥样?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潜伏期为2-10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后,宝宝的口腔、手心、脚心和臀部会出现皮疹或疱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宝宝的症状都很轻微,一周左右就会自愈。

  病因: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的统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比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在我国最常见的是CVA16和EV71(妈妈们不用理会这些奇怪又拗口的名字哈,反正都无药可医)。

  治疗:对症治疗,等待自愈

  前面也说了,大部分宝宝症状并不严重,不会危及到生命。“感冒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不用吃抗生素,不用吃中成药,只要对症治疗、等待自愈即可”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家长所接受了。

  现在,你要接受的就是这个观点的升级版——虽然手足口病看起来比感冒要严重很多,这依然是无特效药的疾病,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所谓的抗病毒药;若是体温太高,你可以给孩子吃退热药物;大约需要7-10天的时间,孩子就会自愈。

  嘴里的疱疹会让宝宝很疼,拒绝进食。妈妈可以让宝宝用温开水或盐开水漱口,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咀嚼的食物来让宝宝舒服一点。也可以给他喝冰牛奶或吃冰淇淋来缓解不适。

  传播: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另外,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会造成传播。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病从口入。

  防病:洗手是最好的预防

  既然是病从口入,那就好办啦。所有宝宝可能会放进嘴里的东西都要清洗干净。不仅要给宝宝勤洗手,妈妈在给宝宝换过尿布后也要勤洗手哦。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来消毒。

  另外家里要多通风,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有些感染者并没有发病症状,但在发病前几天,就已经携带了传染病毒。疾病高发期间,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凑。

  几个常见问题

  Q:得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了吗?

  回答: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刚才也说了,肠道病毒是一类病毒,有很多品种的病毒。

  Q:要不要去看医生?

  回答:

  要的。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热、出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宝宝在短时间内病情加重。

  Q: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回答:

  有,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的症状都很轻,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会发展为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重症是无法预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这就是手足口病让人害怕的地方。

  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岁以下,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如果医生怀疑有脑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请不要抗拒,听从医生的安排。

  Q:能打疫苗预防么?

  回答:

  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属于二类疫苗(自费)。6个月至5岁儿童都可以接种,12月龄前的宝宝效果最好,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这种疫苗针对的是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类型病毒起不到作用。

  但由于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还是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所以还是建议尽量给宝宝接种。

  Q: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别、应对?

  回答:

  这两种疾病的表征非常相似,应对比区别更加重要。

  由于这两种疾病会在7~10天自愈,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药。如果孩子因为发热、水疱破裂产生严重感染或脱水严重的时候,及时看医生更加安全保险。想了解更多,点击《不能亲孩子?说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对狐朋狗友》就能查看哦!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来势汹汹”的传播性疾病,往往一现身就撂倒一大片孩子。尤其幼儿园,更因为集体生活成为交叉感染高发的“重灾区”。

  宝宝发烧、哭闹、不吃饭……都让爸爸妈妈心疼又头疼。

  但是大部分时候,这种麻烦的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学护理、学会判断需要警惕的信号,孩子都能很快好起来。

  说到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关键的,防止病从口入就要勤洗手!

  这才是最简单、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定要记住哦!

  两天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54例,比前一周上升12.94%。截至2017年6月18日,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626例,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2.55%;

  报告重症病例8例、无死亡病例;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累计发生148起,相比去年同期降低59.12%,共涉及454人,聚集性疫情发生在托幼机构(65.54%)、家庭(25.68%)、学校(6.76%)和同一居住地(2.02%);

  暴发疫情1起,发生在托幼机构,涉及10人;0-5岁病例占病例数的84.67%。

  进入6月,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如约而至,现将我写过的这篇问答更新后推送给所有的家长周知。

  什么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状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他年龄也可发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宝宝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痒、也不会留疤。出疹子的同时,宝宝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如何区分手足口的疹子和荨麻疹的疹子?

  荨麻疹属于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一般是因为过敏性食物、药物或者昆虫叮咬而出现的水疱、丘疹等皮疹。荨麻疹的疹子呈淡红色或淡褐色,摸起来较硬,大小不等,周围无红晕,多会剧烈瘙痒,以夜间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宝宝睡眠。可群集或散布,多见于胸背和四肢。手足口的疹子多为大米状的椭圆形白色水疱,周围有红晕,不痒,散布于指腹、手掌心、脚掌心、口腔等部位。

  如何区分手足口的疹子和出水痘的疹子?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水痘的疹子一般会遍布全身,以前胸后背部最多。此外,头皮、脚底、手指、手掌都可能出现疹子,非常痒,呈现透明的水泡,泡内液体较多。

  手足口病的疹子则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脚和屁股等部位,泡内液体较少,比较干瘪,同时伴随口咽或口腔溃疡,宝宝会因咽痛导致拒食。

  如何区分手足口与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种比较特殊的感冒。在临床门诊中,一般每100个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个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手足口病多为嗓子里先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并伴有发烧。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初为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可以自愈吗?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将手足口病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占比99%左右的轻症手足口,只是发烧和出现疱疹,可以居家护理里,只要对症护理得当,随着身体免疫力的提高,自己可以把病毒清除掉。

  宝宝1~2周可以自愈。第二种情况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占比1%左右,多由EV71感染引起,需额外引起注意,一定要住院治疗,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如何治疗轻症手足口病,具体如何对症处理呢?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类似,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

  比如手足口病宝宝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使用口服补液盐。饮食上应给于流质偏凉食物,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条等,以避免刺激溃疡造成疼痛。口腔保持清洁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

  宝宝得了重症手足口住院十四天,出院后大拇指指甲有退落,正常吗?

  手足口病后出现的指甲脱落比较常见。不用特殊处理,等待新甲推掉旧指甲即可。在旧指甲掉落前,注意指甲周边连接皮肤处不要因为旧指甲翻转而撕裂。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今天一个星期了,基本好了,现在还有传染性吗?宝宝可以去公共场所玩了吗?天天关在家里,我都怕她憋出病来。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应该是从感染后的14天结束。通常潜伏期2-7天,建议再隔离3-4天,带着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

  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以后就不会得了呢?

  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导致手足口病。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各种病毒间,甚至同种病毒不同血清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保护,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宝宝有可能因感染不同种病毒(或不同的血清型)而导致多次发病。所以,即使得过手足口病的宝宝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

  可以用开喉剑或利巴韦林来预防吗?

  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是药物,而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那些网络传言说吃维生素B族、喝板蓝根可以增加抵抗力预防手足口病的说法也不靠谱,千万别相信这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网络传言!

  手足口病疫苗推荐接种吗?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病毒。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制出预防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研究试验设计相对规范,临床前和部分省市临床中使用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推荐6月龄-5岁的儿童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该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另外,家长们也应关注宝宝周围其他小朋友生病的情况,避免与生病的宝宝密切接触。还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及宝宝的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成人有可能会被生病的宝宝传染上手足口吗?

  人类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因已经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成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在自身抵抗力强时也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当成人忙于照顾生病中的宝宝而疲劳过度,抵抗力低下时,也会有部分被宝宝传染上而发病,通常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人会误以为是口腔溃疡。所以提醒家长们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提醒:出现下列情况,家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持续高烧不退;

  频繁呕吐;

  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

  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家长应特别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

  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因此特别提示:3岁以下的儿童只要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3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