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提到乙肝,很多人往往会谈“虎”色变,但究竟乙肝是什么?
关于乙肝,历史上有许多种叫法,如澳抗阳性,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V(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类称呼大多是简称,普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到底一种什么病,这种病会发展到什么结果。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必也正名!”
首先,这种病是病毒感染人的肝脏造成的,学术上称为“嗜肝性”病毒。通常,人们都知道流感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所以治疗时会用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或西药抗病毒药物,如扎那米韦、奥司米韦等。著名的艾滋病也是感染HIV病毒,治疗时所用的“鸡尾酒疗法”含有三种抗病毒药物。
人们必须了解,所谓“乙肝”是世界上四大传染病之一(另外三种是艾滋病、疟疾、结核),它是在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后,无法有效清除的情况下导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前述的简称非常容易误导普通人,以为乙肝只是在肝功能异常时需要护肝治疗而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乙肝是病毒感染!乙肝是病毒感染!乙肝是病毒感染!
人群中感染乙肝病毒(HBV)之后,大约有90%的人群可以自行清除病毒,而且产生免疫力,也就是乙肝表面抗体(HBsAb)。注意,这里HBsAb不同于HBsAg,Ab(antibody)是抗体,意味者人有免疫力了,有免疫力就不怕感染乙肝病毒了。Ag是抗原,是病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病毒的“零件”。为了让人在感染病毒之前就产生抗体,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乙肝疫苗”。
剩下的10%左右的人,乙肝病毒会长期存在于人体内。当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时,只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要么,损伤肝脏或其它组织;要么,自行消亡。
据统计,“自行消亡”所占比例非常小。某种意义上讲,只要感染HBV,尽管早期没有临床症状,甚至也没有病理损伤,可是它迟早会发病的。
发病的条件当然与免疫状态有关,一般认为肝功能试验(ALT/AST)异常或肝组织病理结果炎症(G)或纤维化(S)程度达到2级以上,就是免疫清除状态(期)。这时,人的免疫系统与病毒作斗争,企图清除病毒,可是由于比较复杂的原因,却无法完成清除病毒的任务,反而造成肝脏的慢性损伤。
病毒不是吃素的!病毒好像恐怖分子或小偷,它潜伏到人们的家中,终究是要干坏事的。
发病与病程(感染HBV的时间)长短也有关系。一般地,病程越长,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越容易进展,或越严重。这里说的只是一种趋势,具体地必须根据检查结果而定。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单个人体病情的进展。
当我们了解了疾病发展的趋势,就可以早作打算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求乙肝患者或HBV感染者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项目。当然,疾病进展与遗传背景也有关系,比如有肝炎或肝癌家族史的更应该警惕,定期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