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抗击埃博拉病毒又传佳音
摘要: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全部结束。与此同时,爱因斯坦医学院和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第一抗体。
导读: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疫情全部结束。与此同时,爱因斯坦医学院和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了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第一抗体。该抗体对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两种最致命的病毒具有强有力的杀伤作用。研究通过小鼠实验完成,结果证明这一发现是免疫疗法的一大进步,能有效抗衡使人治病的埃博拉病毒。该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的在线杂志上,文章题目:BispecificAntibodyAffordsCompletePost-ExposureProtectionofMicefromBothEbola(Zaire)andSudanViruses
“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广泛而有效的免疫疗法的问世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无法预测哪种病毒将引爆下一次疫情。”研究的共同领导人JonathanLai说,他是爱因斯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研究的另一位共同领导人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病毒免疫学的JohnM.Dye博士。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了2014年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疫情。仅次于该病毒的另一致病病毒是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随着疫情的频繁发生,这株病毒因也受到了关注,而且过去的疫情大爆发是由它导致的。”Dye博士说。
虽然EBOV
疫苗进行了临床试验,但是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获批。对感染人群的治疗方法也很有限。ZMapp,一种由三个单克隆抗体组合,是目前实验研究中对埃博拉病毒最有效的免疫药物。但是ZMapp抗体只对EBOV具有专属性,对其它两种主要的埃博拉疫情的病毒无效。(除了EBOV和SUDV,还有一种主要致病病毒是Bundibugyo)
在之前的研究中,Lai博士及其团队利用合成抗体工程技术研制出了针对SUDV的第一抗体。这些抗体与SUDV的表面糖蛋白结合,病毒通过表面糖蛋白进入细胞。虽然SUDV糖蛋白与EBOV糖蛋白有55种相同氨基酸序列,SUDV的抗体对EBOV却无效。
在目前的研究中,Lai博士团队研制出了对两种病毒都有效的抗体,该抗体含有既能与EBOV又能与SUDV连接的糖蛋白序列。在组织培养中,这种双抗体对EBOV和SUDV均有效。此外,抗体对接种了致死剂量的EBOV和SUDV的小鼠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这种双效抗体还需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和人体试验才能判定是否有效。如果这种新的免疫疗法证明对人体安全有效,它可能最适合用于预防难以控制的局部疫情,如最近发生在西非的埃博拉疫情。Lai博士说,“这也只是可能。”他解释道,“这种疗法只是用于预防,对接触埃博拉患者的医务工作者和家属进行保护。”
目前对这种新的免疫疗法没有深入研究的方案。但是Lai博士说如果有
医药公司感兴趣,会加快对该抗体的评估过程。同时,他还将拓宽埃博拉病毒疗法的适用范围,他正在研发抗体组合,希望能研制出对三种最危险病毒(EBOV,SUDV和Bundibugyo)及Marburg病毒均有效的抗体。Marburg病毒也是一种与埃博拉病毒相关的致命病原体。
埃博拉病毒病为什么可怕?
埃博拉病毒病(EVD)又叫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可在人间引起大流行,是目前已知的最可怕的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90%。主要临床症状:潜伏期可在2-21天,突然发生的发热(高热)、乏力、肌肉痛、头痛和
咽喉痛,接着可以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出血、体外出血等。致死原因主要为
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并且死亡者尸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埃博拉疫情结束,抗击埃博拉工作并未结束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1月14日宣布,利比里亚结束埃博拉疫情。本次疫情肆虐西非2年并造成超过1.1万人死亡,直至此时,西非埃博拉疫情全部终结。
但是,到目前为止,全球并没有用于预防埃博拉病毒病的人用疫苗。全球正在加紧研发抗击该病的疫苗。
中国自主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自批准临床以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成果扎实,已在塞拉利昂开启II期临床试验。另外,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美国合作开发的cAd3-ZEBOV疫苗、加拿大公共卫生局联合美国纽琳基因公司与默克公司研发的VSV-EBOV疫苗是当前接受评估最多的两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