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预防措施 > The Lancet:脊髓灰质炎疫苗新接种计划免疫效果佳

The Lancet:脊髓灰质炎疫苗新接种计划免疫效果佳

2018-07-29 来源:中国病毒学论坛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自人类社会开始便有记载。但其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才在欧洲、美国流行,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 生问题。

 继1999年、2012年、2014年非洲陆续根除了脊灰病毒2型、3型、1型后,全球已有约80%的人口免于遭受该病毒的侵害,目前全球正进入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关键时期。然而,目前仍有亚洲人群感染野生1型脊灰病毒、传播性疫苗衍生2型脊灰病毒(cVDPV2),后者源自口服脊灰疫苗中的Sabin株,并很可能获得了同野生脊灰病毒的神经毒力和传染特点。

 
这些病毒引发了全球高度关注,因为它们极有可能使得脊髓灰质炎疫情卷土重来。为此,2013-2018年全球根除脊灰战略计划应运而生,旨在消灭所有野生型及疫苗相关性脊灰病毒。该计划建议采用一剂或多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PV)用于降低感染风险;2013年11月起,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开始采用新的抗脊灰接种计划,同时WHO文件也进行了相关调整。
 
该新接种计划包括三剂或四剂二价1型和3型口服脊灰疫苗(bOPV)和一剂IPV,但目前尚无数据验证该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为此WHO的Sutter博士等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该疫苗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研究发现,该新接种计划预防脊髓灰质炎免疫效果更佳。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TheLancet杂志上。
 
该项临床试验是一项基于印度4个中心的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新生儿受试者入组标准为:足月(≥37孕周),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2.5kg,出生5分钟时Apgar评分≥9分,家长愿意配合入组研究并按计划随访,受试者居住地距离研究中心不超过30km,孩子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受试者排除标准包括:新生儿经诊断确诊或疑似患病或先天性缺陷,并需要积极就诊或住院治疗者;新生儿或其直系亲属经诊断确诊或疑似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研究人员将健康新生儿随机分配到以下5个组之一:三价OPV(tOPV)组、tOPV+IPV组、bOPV组、bOPV+IPV组、bOPV+两剂IPV组(2IPV)组。OPV给予时间分别在出生时、出生后6周、10周和14周,IPV在第14周时肌注给药。
 
在新生儿受试者出生时到出生后18周之间,通过观察抗脊灰病毒1型、2型、3型的血清学转换,用来评估新型疫苗接种计划的免疫原性。所有受试者均具备有效的脐带血结果,且随访到出生后18周。采用中和试验检测脐带血和血清,血清采集时间分别在出生后14周、18周、19周和22周。要求化验人员对分组不知情。
 
研究结果
 
1.2013年6月13日至8月29日期间共招募900名新生儿。其中,782例(87%)满足标准且具有完整资料。出生至18周期间,tOPV组、tOPV+IPV组、bOPV组、bOPV+IPV组、bOPV+2IPV组抗1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9.4%(162/163)、98.0%(150/153)、98.7%(153/155)、99.4%(155/156)、99.4%(154/155)。
 
2.研究期间上述五组抗2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6.3%(157/163)、100%(153/153)、18.7%(29/155)、68.6%(107/156)、78.1%(121/155);抗3型脊灰病毒血清学转换的比例分别为:90.2%(147/163)、99.3%(152/153)、97.4%(151/155)、99.4%(155/156)、98.7%(153/155)。
 
3.研究发现,含IPV疫苗方案抗3型脊灰病毒效果优于不含IPV方案。另外,共发生12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上述五组发生例数分别为6、1、3、0、2例,但无受试者是因临床试验干预而产生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新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了抗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特别是抗3型脊灰病毒效果更佳。该研究数据为推行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新免疫计划时间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基础。因此,2016年4月以后,世界各国不应再使用仅包含OPV为基础预防脊灰的方案。

脊髓灰质炎的历史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自人类社会开始便有记载。但其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才在欧洲、美国流行,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主要造成脊髓和呼吸受损,部分小孩得病后可以自行痊愈,但多数小孩患病后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畸形,结果引起终身残疾。即使今天已经根除该病,仍需接种疫苗。
 
埃及石碑(1403-1365BC)上描画的是一个握有手杖,脊髓灰质炎式脚残的牧师。1789年,英国内科医生MichaelUnderwood首次描述该病的临床特征;1840年JakobHeine发现其致病条件。随着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化,该病变得流行起来。
 
1916年,纽约发生暴发灰质炎的第一次大流行,在报告的9000多个病例中,有2343例死亡;当年在美国全国内共有27000个病例,6000例死亡。其中大多数都是儿童。本图暂时了几位眼睛受损的儿童。此后,该病在20世纪里频繁爆发,1952年是迄今为止疫情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报告的病例为57628例。
 
1928年,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工业卫生师PhilipDrinker和LouieShaw发明了一种称之为“铁肺”的呼吸装置,以治疗脊髓灰质炎引起的呼吸肌麻痹。大多数患者在此装置上度过两周便可,但不幸的是,有些患者将是“终生的禁锢”。到1939年,美国大约有1000位患者使用。今天,人们已通过接种疫苗和现代高科技呼吸装置来应对脊髓灰质炎。
 
1952年人类在应对脊髓灰质炎上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微生物学家JonasSalk开始研发第一个有效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随后美国立即实施国家脊髓灰质炎免疫计划,并立竿见影,1953年到1957年间报告的病例数由35000例降到5300例。随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疫苗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1961年AlbertSabin发明出一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尽管脊髓灰质炎疫苗行之有效,但威胁仍在。1961年,在英国有707个急性病例,79例死亡。1962年,英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便转向AlbertSabin的OPV,到1982年,英国国内没有新增病例报告。
 
到1988年,脊髓灰质炎已经从美国、英国、欧洲大部、以及澳大利亚消失,但仍在世界其他超过125国家里流行。当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到2000年根除该病。
 
WHO先后于1994年、1997年、2002年确认泛美地区、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欧洲已经根除脊髓灰质炎。
 
2012,阿富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以及印度这四个国家仍有官方报道脊髓灰质炎病例。在根除脊髓灰质炎方面,人类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来自巴基斯坦、中国方面的病毒的威胁,特别是中国,该病已从中国消除十余年,目前却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