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预防措施 > 近期国内外病毒学进展速递(2016年8月6日)

近期国内外病毒学进展速递(2016年8月6日)

2018-07-26 来源:中国病毒学论坛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EB病毒是感染人类疱疹病毒家族8种病毒中的一种,同时其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是引发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全世界有超过90%的人群都携带着EB病毒,而且大多数个体并未经历感染所带来的影响。

 小编编译和整理了一下近期国内外病毒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经一番编译和整理后,现汇集于此,分享给大家。


1.EBioMedicine:EB病毒或可诱发乳腺癌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感染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或可增加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关研究或对于乳腺癌筛查及有效预防将带来一定帮助。
 
EB病毒是感染人类疱疹病毒家族8种病毒中的一种,同时其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是引发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全世界有超过90%的人群都携带着EB病毒,而且大多数个体并未经历感染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在特定个体中EB病毒被认为和多种癌症有关,包括非洲伯基特淋巴瘤、淋巴肉芽肿病、鼻咽癌、胃腺癌及平滑肌肉瘤等;此外很多研究都报道过EB病毒感染和乳腺癌相关,但研究者并未阐明EB病毒在乳腺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和作用。
 
本文中,研究者在EB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对名为原代乳腺上皮细胞(MECs)的乳腺细胞进行培养,他们发现,病毒可以结合正常乳腺细胞表面的CD21受体从而引发感染,EB病毒的感染会使得乳腺细胞呈现出干细胞的特性不断进行分裂繁殖;当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植入到小鼠机体中时,EB病毒感染会同特定的促癌蛋白互相协作来加速乳腺癌的发生,当研究者分析感染EB病毒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的基因时发现了和高级别、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一种恶性乳腺癌)相关的遗传特性。
 
研究者Wulf教授指出,我们认为,如果年轻女性在其青少年或以后时间感染EBV的话,那么其机体乳腺上皮细胞就会遭受病毒的暴露并且被感染;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EB病毒的感染并不会引发长期的后果,但在某些个体机体中却会引发乳腺上皮细胞代谢的改变及“遗传疤痕”的产生,虽然仅仅是一些细微的改变,但数十年以后或许就会促进个体机体乳腺癌的发生。
 
这项研究揭示,EB病毒诱发乳腺癌似乎是合理的,而EB病毒正是通过诱发原代乳腺上皮细胞恶变来促进癌症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或对于后期开发针对EB病毒的疫苗来保护机体免于感染,并且抑制后期和EB病毒相关的机体癌变提供了新的希望和线索。
 
文章题目:Epstein–BarrVirusInfectionofMammaryEpithelialCellsPromotesMalignantTransformation

2.印尼发现猪感染禽流感病毒
 
据此间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最近发现有猪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
 
继印尼农业部长安通·阿普里安托诺日前证实在印尼爪哇岛上发现猪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印尼媒体基本上低调进行了报道。有消息说,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检测,在爪哇岛上已发现至少20头猪感染上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但这些猪没有表现出任何患病迹象。
 
世界卫生组织驻印尼代表乔治·彼得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迄今在印尼还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已经传染给人的迹象。
 
印尼去年在西爪哇省发现了首例禽流感。今年3月,南苏拉威西省的5个地区也在死鸡身上检测到禽流感病毒。今年5月上旬,在南苏拉威西省的鸡场出现禽流感疑似疫情后,印尼卫生部立即把6名养鸡场工人的血样送到中国香港进行化验。在这之前的3月和4月,印尼已将77名工人的血样送到香港化验。这些化验结果目前都还没有公开。

3.两篇Cell同期找到流感病毒广谱抗体
 
7月21日Cell上同期刊登了两篇阻击流感方面获重要突破的文章:来自于美国各大国立研究所的文章开发了可被一种疫苗所诱导的广泛中和性抗体;另一篇来自于美国MedImmun公司和英国的FrancisCrick研究所的文章则找到了一个广谱的人单克隆抗流感病毒血凝素抗体。
 
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季节性流感病毒疫苗必须每年更新。然而这个病毒的主干区域通常保持不变,这使它成为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理想抗体目标。这种疫苗可以有效对应多个亚型的流感,从而不需要每年更新疫苗。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刚刚鉴定出靶向人自然感染后的流感病毒主干的广泛中和性抗体。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了能中和多种流感病毒的三种类型疫苗诱导的抗体。这个新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抗体可以被一种疫苗所诱导。它有助于指导一个通用流感疫苗的发展。
 
研究人员检查了六个接受抗H5N1流感(俗称禽流感病毒)疫苗的人的血液样本。在血液样本中他们鉴定了B细胞对流感病毒不同亚型的反应,然后对细胞的抗体基因序列进行特征化和分类。
 
科学家们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发现B细胞的编码三种类型的抗体可以中和广泛的流感病毒亚型。因此可以形成一个通用流感疫苗的基础。每种抗体都可以中和流感A病毒的亚型1和亚型2。
 
由于流感疫苗可以刺激我们人体产生保护性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结合。所以将所发现抗体和血凝素进行共结晶,结构分析显示:每种抗体都有特征性的基因,并将序列模块转换成血凝素主干可识别的重叠的原表位。六个分析的对象都有来自于至少一个多来源(multidonor-class)的类群,其中一半的多来源类群的序列是来自于大于40%的交叉反应性B细胞。不过这些多来源的序列在已经发表的抗体数据集里还很罕见。
 
这篇文章显示了现在可以运用B细胞测序的信息来快速和准确地预测参与者在未来流感疫苗试验中的免疫反应。作者们建议这些B细胞序列特征量化的普遍程度能作为一个指标来指导普通的流感免疫策略。

广谱的人单克隆抗流感病毒血凝素抗体
 
另一篇文章来自于美国的MedImmune公司和英国的FrancisCrick研究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描述了广谱的人单克隆抗体MEDI8852的分离、进化和结构。它可以和所有的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亚型反应。
 
MEDI8852使用了VH6-1基因的重链。VH6-1体细胞突变水平很低。和其它抗病毒主干抗体它相比有更高的效价和广度。MEDI8852在小鼠和雪貂中有效,且优于奥司他韦(oseltamivir)。抗原结合片段单独的或者和H5或H7蛋白结合的晶体学分析表明:区别于其他结构特征的交叉反应抗体,MEDI8852通过互补决定区运动至包含在融合域和大部分融合肽的疏水沟的高度保守抗原表位。
 
MEDI8852前所未有的广度和中和效力会支持其作为人类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治疗。
 
4.Science子刊:解开HIV疫苗发展的重要谜团
 
一直以来,困扰艾滋病毒疫苗发展的一个主要谜团是:为什么有些人感染了病毒几年后,产生了所需的抗体,但是一种疫苗却似乎不能诱导相同的反应。最近,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的科学家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他们在7月29日的《ScienceImmun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通过研究1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一半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产生了能够中和病毒的抗体,另一半人的免疫系统则没有,研究人员发现了几个关键的免疫差异,可为一种有效疫苗的发展提供指导手册。
 
本文资深作者、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主任BartonF.Haynes博士指出:“这项工作使我们开始理解控制广泛中和抗体发展的免疫机制,这是成功的HIV疫苗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向前推动了疫苗设计的重要概念,克服了自30年前这项工作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障碍。”
 
在早期的工作中,Haynes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一名患者,他携带艾滋病毒并患有一种形式的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个人的免疫系统控制住了病毒,并产生了广泛中和的抗体。研究人员推测,致使人患上红斑狼疮的相同免疫中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使广泛的中和抗体能够发挥它们的潜力,并对抗病毒。
 
现在,通过直接研究大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广泛中和的抗体,研究人员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免疫改变或扰动,这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发现过。
 
本文第一作者、杜克大学人类疫苗研究所首席医疗官AnthonyMoody博士指出:“本质上,HIV可隐匿其脆弱的位点——免疫系统想通过使它们看起来像我们自己的组织而看到它们,从而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病毒受到保护,并且有益的抗体可被视为对身体的威胁。”
 
Haynes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广泛中和的抗体所诱导的艾滋病毒疫苗是成功的。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寻找一种方式克服障碍,能够理解问题背后的生物学。我们现在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下一步是要弄清楚,如何安全地模仿‘当正确的抗体被诱导时在感染中所发生的情况’。”近年来,科学家们在HIV疫苗发展方面,获得了许多研究进展。2014年6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科学家们,利用一种转基因HIV病毒,开发出一种有前景的新方法,将来可帮助研究人员研制出更有效的HIV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
 
被设计用于防御HIV的疫苗可能会产生反效果,并导致感染率增加。这个不幸的结果在多个疫苗临床试验中已被观察到。2015年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对这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做出了一个简单解释: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作为病毒靶点的免疫细胞的数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2015年2月在《Immunit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跟踪了抗HIV抗体的一个家族,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研究表明,未来我们可能研发出一种疫苗,触发免疫系统更有效地产生这些抗体。
 
5.FDA批准“达菲”的首个仿制药
 
8月3日,美国FDA宣布:批准磷酸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罗氏制药生产)的首款仿制药,用以对抗甲型流感(influenzaA)和乙型流感(influenzaB)。改款仿制药由NatcoPharma公司生产,剂量与达菲一致,分别是30mg、45mg和75mg。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尤其适用于:1)成人和2周及2周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2)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不能取代流感疫苗

不适合于细菌性感染
 
然而,FDA在其新闻通稿中也发出了警告:尽管奥司他韦具有预防作用,但它不能成为流感疫苗的代替品。
 
一般情况下,为了应对流感爆发,公共卫生部门常常会储存一些奥司他韦和另一种抗病毒药物扎那米韦(乐感清,GSK生产)。但科学家表示,这些药物在使用时必须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他们的效力。在感染流感后的首个48小时内,上述这两种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住院患者的死亡人数,并将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降低到15个小时左右。
 
FDA也表示,他们并不清楚感染流感两天之后或是免疫系统虚弱的患者,采用奥司他韦治疗是否有效,此外该药物不适合于细菌性感染,也不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其他感染及其引起的伴随感染。
 
临床试验显示:恶心、呕吐以及头晕是患者服用奥司他韦后最常见的副作用。虽然它们未必对所有患者都起作用,但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忽略不计。

关于达菲(Tamiflu):
 
达菲(Tamiflu)是罗氏独家生产的抗流感药物,通用名称为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phosphate)。奥司他韦(Oseltamivir)于1999年在瑞士上市,2001年10月在我国上市。达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流感治疗用药,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主要是气管炎与支气管炎、肺炎、咽炎等)的发生和抗生素的使用,因而是目前治疗流感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也是公认的抗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奥司他韦口服后经肝脏和肠道酯酶迅速催化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奥司他韦羧酸,奥司他韦羧酸的构型与神经氨酸的过渡态相似,能够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neu-raminidase,也有称作神经氨酸苷酶)的活动位点结合,因而是一种强效的高选择性的流感病毒NA抑制剂(NAIs),它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