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高发季的必备小常识~

手足口病高发季的必备小常识~

2018-05-02 来源:北总皮肤损伤修复研究所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从最近的新闻以及医院儿科门诊来看确实孩子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在增加,小到几个月大到几岁的孩子,其实有些成人也会患病,只是没有症状表现,但是同样具有传染性。

北京市疾控中心日前预计:按照每两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的规律,2018年报告发病人数将高于去年。根据近年来监测结果,每年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此外,10月至11月还可能出现一个次高峰。

从最近的新闻以及医院儿科门诊来看确实孩子患有手足口病的人群在增加,小到几个月大到几岁的孩子,其实有些成人也会患病,只是没有症状表现,但是同样具有传染性。

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幼儿人群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

手足口病起病比较急,主要症状是双手(包括手掌、手背、手指间)、双脚(包括脚背、脚底、脚跟、脚外侧等)出现皮疹,开始时为玫红色斑丘疹,1天至2天形成半透明的小水疱,疱内液体较少。皮疹一般不痛不痒。

口中(包括咽部、舌头、两腮内侧、牙龈、软硬腭等)出现疱疹或溃疡,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周围绕有红晕,也可能出现在手臂、大腿以及臀部等部位。但是很少出现在脸部和躯干。

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温度高低不一;咳嗽流鼻涕咽喉痛;食欲不振;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每个人的症状不是绝对一样的,以上是常见症状,例如有些手足口病患儿就不会表现出发热症状。

手足口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鼻子中的分泌物、口腔的飞沫、手接触、以及粪便等方式传播。

绝大部分的手足口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一般5-7天后自行缓解并康复,不会出现后遗症。皮疹一般在3-4天内消退,不会留下疤痕。很少部分的手足口病患儿出现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不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危及患儿的安危。

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家庭护理对康复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对手足口病患儿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该病传染性极强,因此在生病期间要隔离两星期,不要外出以免传染给他人以及造成二次交叉感染。同时家长也不要串门,因为成年人虽不会表现出症状但是也会感染。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住院,在家中以卧床休养为主;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同一房间内不宜人员过多,同时要远离二手烟,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要多喝开水,防止由于发热而造成脱水;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果口腔有溃烂要以半流食或流食为主。生病期间要忌辛辣、冰凉、过咸等刺激性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饭前饭后要用淡盐水漱口,较小的宝宝可以用消毒棉棒蘸淡盐水轻轻擦拭口腔。

手、足、臀部的皮疹在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浓度为0.5%的碘伏,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可以将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磨成粉,涂在孩子口腔患处,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愈合。

衣服被褥要清洁、衣服以宽松、舒适为主;勤剪指甲,以免划破皮疹,必要时可以戴手套;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大小便后需要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同时处理大小便的家长需要清洗双手,因为粪便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患儿的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及衣物等可用84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放在日光下暴晒。

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温度持续在39℃以上,退烧药无效,或者持续高烧超过48小时;

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呕吐、烦躁、肌肉抽搐、手脚无力、坐立不稳等情况;

呼吸速度较快,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到2个月的宝宝>60次/分钟,2个月到12个月的宝宝>50次/分钟,1岁到5岁的宝宝>40次/分钟,5岁以上的宝宝>30次/分钟,视为异常;

出冷汗、四肢发冷、皮肤花纹、血压升高等;

综上在患病期间要时刻观察并记录孩子的情况,若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