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治疗方法 >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不能如初恋!

乙肝抗病毒治疗用药--不能如初恋!

2018-02-12 来源:肝脏健康咨询平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迄今,被确认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只有两类: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首先要做出的选择也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

病毒基因都几十年检测不出,转氨酶长期正常,突然间要用干扰素治疗,目的是“清除乙肝表面抗原”;10年内用过两次干扰素无效,还要第三次换用“新型”干扰素,决意“治愈乙肝”。

迄今,被确认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只有两类: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首先要做出的选择也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

由于干扰素

特别“挑剔”

适应证很严格

禁忌症很明确

副作用很明显

药物种类有限

因此,只要在用药前做好全面评估,对疗效有一个基本的预测,并与病人及其家属就副作用及其处理策略等做好充分沟通,即使不能获得预期疗效,即使不能耐受副作用而不得不中止用药,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核苷类药物则不同,不仅品种相对多样,更由于不同核苷类药物的特质差异显著,初始用药没有全面掌握病人的整体情况、没有按照指南的建议选择“高效低耐药”的药物,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从2005制定第一版到2015年的第三版,每版都对抗病毒用药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而欧美和亚太相关指南早在2007年就明确提出“一线用药”概念,随后的所有版本,都将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列为一线用药或优选药物,并明确地不建议初始治疗时单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替比夫定。

LVD:拉米夫定;ADV:阿德福韦;ETV:恩替卡韦;LdT:替比夫定;TDF:替诺福韦。最近韩国医生报道了两例病人耐TDF。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说复杂,不复杂;说不复杂,也很复杂。开具一张看似简单的处方,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治疗建议,一定要从药物疗效、安全性(副作用)、耐药性、性价比、用药方便度、药物的可及性以及病人的基础疾病情况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举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吧!

一名患慢乙肝的学生,三个月到半年之后要参加中考或高考,却遇上了乙肝免疫激活,各项指标都提示使用干扰素的适应证很强。

那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呢?作为医生和家长,都必须考虑到干扰素给孩子可能带来的发热、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甚至会有一定程度的精神障碍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一旦发生,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最后冲刺,一定会影响到中考或高考的成绩。

至少在现阶段的中国,中考和高考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两“大烤”。所以,是否用干扰素,必须与家长和孩子充分沟通,不能单纯以医学适应证作决策依据。

罗列一下初始选药不慎可能导致的后果:

第一,发生了不该发生的耐药

所有核苷类药物都可能存在耐药问题,如能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耐药的发生。要明确反对初始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无肾损害者,单用替比夫定也是不合适的。

第二,加重肝脏损伤

抗乙肝病毒治疗,本意是通过抑制或消除病毒而减轻肝损害,若发生耐药,就会出现病毒反弹以及紧随其后的肝损害加重,不仅前功尽弃,少数人甚至会因此而发生肝衰竭

第三,带来不必要的肝外药物损伤

比如合并骨髓造血障碍、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使用干扰素就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原有肾脏疾病者,使用阿德福韦或替诺福韦后会加重肾损害。

第四,增加各种负担

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更改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换药和加药,还要“修补”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其他器官损害;重新开始各种检验、检查,不断到医院看医生,额外的经济负担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第五,降低生活质量

因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而误工、误学和误事,给病人和家庭都增添很多不便;治疗的失败和对未来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这就必然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以上列举的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容小觑。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要共同关注慢乙肝初始抗病毒治疗的选药问题。信不信由你,根据老缪医生所见所闻,初始用药的失误及其带来的后果,可比第一次失恋的打击大多了。

或许,它恰恰是年青乙肝病人生活中真正失恋的诱因。

愿天下慢乙肝病人与抗病毒药物有一个美丽的初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