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乙肝 > 抗乙肝病毒药物分类及用法汇总

抗乙肝病毒药物分类及用法汇总

2018-01-19 来源:肝病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国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包括3种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2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据推算,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乙肝病毒造成的慢性感染可进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改善肝脏炎症,减轻甚至逆转肝脏纤维化,从而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癌、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2大类,包括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α。

  核苷(酸)类药物

  我国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包括3种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2种核苷酸类药物(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1)拉米夫定:1998年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慢乙肝,一般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口服。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拉米夫定可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且严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但随着治疗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率增高,5年耐药突变率约达70%,故不推荐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

  (2)替比夫定:2006年被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乙肝,一般剂量为600mg每日一次,口服。该药具有抗病毒活性较好、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高、可用于妊娠妇女等优点,甚至有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保护肾功能作用,但其总体耐药率仍偏高,并且可出现无症状肌酶升高甚至横纹肌溶解、肌炎等不良反应,故该药也不推荐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特殊情况除外)。此外,因该药与干扰素α何用可致周围神经病变,应禁止合用。

  (3)恩替卡韦:2005年被批准上市,一般剂量为0.5mg-1.0mg,每日一次,空腹口服(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为图方便,可选择在睡前服用,记得服药前至少2小时勿进食)。该药抗病毒作用高效、耐药发生率极低,故可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虽该药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4)阿德福韦酯:2002年批准上市治疗慢乙肝,一般剂量为10mg,每天一次,口服。该药起效时间较慢药物,不推荐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但其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药物之间均无交叉耐药,故对上述药物耐药或疗效不佳者,可予补救。长期使用者应警惕肾功能异常、低磷性骨病,甚至范可尼综合征的发生,故临床中应注意监测血肌酐、血磷水平等指标。

  (5)替诺福韦酯:2008年被批准上市治疗慢乙肝,一般剂量为300mg,每日一次,口服。该药抗病毒作用强、尚无耐药案例发生、可用于妊娠妇女、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故可作为初治患者的首选药物。另对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以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耐药者,替诺福韦酯仍有较高的抗病毒疗效,可作为挽救治疗选择。当然,作为核苷酸类药物,长期使用者仍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注意:慢乙肝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为评估疗效及监测不良反应情况,患者除遵嘱服药外,需定期复诊并复查相关指标,建议血常规、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每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DNA每3-6个月复查一次。对于服用替比夫定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肌酸激酶,服用替诺福韦酯或阿德福韦酯者,每3-6个月复查血肌酐和血磷。

  干扰素α

  此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双重作用,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治疗慢乙肝的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α(2a、2b和1b)、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b)。

  (1)普通干扰素α:3~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具体剂量及疗程根据应答及耐受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u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0-1.5ug/k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注意: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发热、肌肉酸痛、乏力、头痛,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精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除关注患者临床症状及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外,血常规第1个月应每1-2周复查,以后每月1次;肝功能检查每月1次,连续3次后可根据情况延长至每3个月1次;乙肝两对半、乙肝DNA、甲状腺功能、血糖每3个月复查1次;甲胎蛋白、肝脏超声每6个月复查1次。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