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的地区,约有74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接种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使95%以上的接种人群获得保护,至少可降低85%-90%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死亡率,预防乙肝相关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科学、正确地使用乙肝疫苗是获得有效保护力的关键,下面就对疫苗使用中多数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做一下解答。
1什么人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所有人均可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平时生活中有此类风险的人。目前,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超过95%,婴幼儿和20岁以下人群感染乙肝的几率很低。相反,成年人已成为我国新发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但很多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乙肝除了性传播和输血传播外,通过肉眼看不见的皮肤破损也可以传播。共用牙刷、剃须刀、破损伤口接触乙肝病毒(如在没有规范消毒的机构洗牙、纹身、打耳洞等)都有可能被感染。2017年WHO乙肝疫苗使用指南中指出:医护人员(包括实习生)和其他可暴露于感染性血液、体液或被血液污染的环境的工作人员、糖尿病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需要做透析的患者、HIV阳性和其他免疫缺陷(如移植术后)的患者等感染乙肝的风险增高,应作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
2注射乙肝疫苗后就不会得乙肝了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出现是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的标志。表面抗体是中和抗体,它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反映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保护性免疫力。乙肝疫苗接种后,只要表面抗体持续阳性并保持较高的效价,就可以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乙肝表面抗体的效价与保护能力呈平行关系,若抗体效价低,保护能力受限。若半定量法测定的抗体滴度低于10U/ml,就不能防止乙肝病毒再感染。有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打过乙肝疫苗后,应复查一下乙肝五项指标,看看自己是否获得了保护。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3注射乙肝疫苗后抗-HBs滴度怎么看?
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后1个月,应抽血化验查乙肝五项指标,如果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如果抗-HBs<100mIU/ml,为低应答;如果抗-HBs≥100mIU/ml,为中强应答。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U/ml,最好在6个月后再重复注射1次;如抗-HBs滴度值为101~1000m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U/ml时应立即注射。
4乙肝抗体的保护作用能维持多长时间?
有的人认为注射乙肝疫苗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的人则担心打了乙肝疫苗以后仍然会感染乙肝,持这两种想法的人群其实都需要了解一下乙肝抗体产生后在体内的留存时间问题。乙肝抗体在体内不会永久存在,其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消退,但也不必太担心其效能问题。有报道,乙肝疫苗接种后有良好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至少可存在12年,因此对于一般人群不需定期监测抗-HBs的滴度或定期加强注射。而对于高危人群则需要定期监测。
5为何有的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不能产生抗体?
部分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如期产生抗体,有的是由于免疫应答低下所造成,通过增加接种剂量、接种次数或者使用不同厂家疫苗,部分可以达到获得抗体;不排除有的人在打乙肝疫苗之前实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或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自己并不知道,平常身体没有不适,自认为没有乙肝,这种情况下注射乙肝疫苗,实际上也没有用处。
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微生物的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1.下呼吸道感染:由产生β-内酰胺酶的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产生β-内酰胺酶的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鼻窦炎:由产生β-内酰胺酶的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尽管本品对以上
健客价: ¥20如本用疗品于条治下可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 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 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 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 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 5. 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尽管本品对以上
健客价: ¥2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片功效: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2、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3、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 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
健客价: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