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知识 > 预防措施 >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2017-08-16 来源:传染科护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传染病患者治疗期间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焦虑、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抑郁。因为治病心切,有些患者急切地收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

  传染病是一组由特定病原体致病,具有相应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传染性的疾病,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常有恐惧、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心理?。因此,需要在正常的一般化的护理工作之外,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心理护理的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甚至是患者因为其疾病的特殊性而造成心理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传染科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回顾性总结。

  1临床资料

  我科3年来共收治878例传染病患者,男580例,女298例,年龄21~83岁。其中结核病421例,占48%,肝炎307例,占35%,其他占17%。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过我们积极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心理特征

  2.1诊断疾病所致的恐惧心理

  患者被确诊患传染病后,恐惧心理特别明显,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传染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病情重、治疗难度大,不仅自己要忍受疾病之苦,更可怕的是白.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患者常表现为恐惧、自卑、心神不宁、怨天尤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动,爱发脾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饮食与睡眠,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2.2在治疗护理期间的焦虑、抑郁心理

  传染病患者治疗期间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焦虑、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抑郁。因为治病心切,有些患者急切地收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还有一部分患者缺乏传染病的保健知识,或因其他原因,擅自停药,造成病情反复发作。这期间的患者表现为抑郁、伤感、情绪低落、言语少,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情绪非常不稳定等特点。

  2.3被隔离时自卑、惧怕的心理

  传染病患者进入隔离区时大部分都有自卑、惧怕与孤独感,自己在心理和行为上与周围的人划清界限,出现消沉、不语、厌食现象,同时又会担心自己被家属和社会遗弃,产生惧怕情绪。这种情绪会加重躯体病症,而躯体病症又会加重情绪反应,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他们希望得到关心和爱护,被社会接纳尊重。

  3心理护理

  3.1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

  传染科的患者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习惯、能力各异,在心理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等,还要充分了解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好解释,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耐心、爱心、诚心以及热心,让传染科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3.2分年龄段对患者进行差异化护理

  由于不同年龄的传染病患者心理负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年龄、性格以及生活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由于儿童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加上又不善于表达,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我们要以母爱之心,对他们态度要热情和蔼,多赞扬、鼓励,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中青年是社会及单位的中坚力量,又是家庭的顶梁柱,面对传染病疾病的巨大挫折,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甚至导致理智失控,产生自杀念头,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鼓励、支持,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人生和现实。老年患者常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还有的出现绝望厌世心理,表现为抑郁少言、暴躁、怒气冲冲,护理人员要给予深切的理解,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