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酒精肝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又一罪魁祸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又一罪魁祸首

2018-08-25 来源:脂小5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人体的口腔、消化道、皮肤等组织和器官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以肠道微生物最为重要,它们数量庞大,大约有1014个,是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

认识肠道菌群

如果说我们的身体和一群细菌生活在一起,你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人体的口腔、消化道、皮肤等组织和器官中,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以肠道微生物最为重要,它们数量庞大,大约有1014个,是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那么,这么多的细菌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新生的婴儿因出生前所在子宫为无菌环境,所以肠道也无菌。不过,出生后细菌便从口腔和肛门迅速侵入,之后随着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更多不同的细菌进驻体内,这便组成了我们所说的肠道菌群。

也许你会问,和这么多细菌在一起,人要怎么生存?如果你认为细菌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那这可就“冤枉”了很多细菌。其实,在这些细菌中,只有部分对人体有害,甚至会导致疾病,大部分细菌不仅无害,还对我们有很大用处呢!

人体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肠道进行,但并不能独立消化、吸收所有的膳食成分,如纤维素、果糖等。这时,肠道菌群的重任就来了,它们可为人体提供许多自身不具备的酶类,并参与到代谢过程中,从而帮助我们将难以消化的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成分,且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产物还能为我们提供营养和能量。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中的一些菌种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例如大肠杆菌能合成人体好需的维生素K。肠道菌群还参与胆汁酸和脂肪的代谢,在炎症活动、肿瘤抑制等方面发挥作用。另外,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保持肠黏膜结构完整性,阻止致病菌及毒素等物质通过,保证肠壁屏障作用不受损害。

总之,肠道菌群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有益菌,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等方面贡献力量。

肠道菌群与相关肝病

科学家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始于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发现及初步的功能探索。近些年来,现代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及它们与人体的关系得到了更深入的揭示。健康成年人的肠道菌群一般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这种稳态被某些因素破坏,就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而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等众多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又一罪魁祸首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饮食中高脂、高糖成分增多,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新一代的“富贵病”。它的发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而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参与到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形成中。因此,肠道菌群也许是肥胖、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重要纽带。

(1)肠道菌群与肥胖:肥胖问题在西方国家尤为突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身宽体胖、大腹便便的肥胖者。肥胖受遗传、生活方式、不合理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不平衡所致。

在一项十分有趣的实验中,研究者提取了4对人类双胞胎(一胖一瘦)的肠道菌群样品,分别移植到无菌小鼠的肠道中,发现移植7肥胖个体肠道细菌的无菌小鼠体重增加更多,并且会积累更多的脂肪。这说明肥胖可随着肠道菌群的不同在个体间转移。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能量衡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们能从食中不被消化的部分提取10%左的能量,这些能量经过较长时间累积,可对体重增加以及脂肪储产生明显作用。

在脂代谢方面,肠道细菌及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通过调控食脂肪的乳化和吸收效率来影响肪的氧化、合成、转运、储存等程。肥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群异常脂代谢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这些菌群与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密相关。

(2)肠道茵群与胰岛素抵抗: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十分重要,长期高脂、高糖等饮食可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下降,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出现肠道菌群紊乱。一方面,高脂、高糖的膳食成分使肠道内产生抗炎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物质的细菌减少;另一方面,一些肠道菌群的细胞壁成分和代谢产物能导致胰岛素功能受阻、敏感性降低,或者通过不断累积的慢性炎症引起胰岛β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干预脂质代谢,促进脂肪形成,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中心环节。肠道菌群改变可促进肥胖的发生,而肥胖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常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还有其他一些肠道细菌也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例如,长期高脂饮食可使革兰阴性菌增多,其细胞壁成分脂多糖水平也升高,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激活慢性低度炎症,介导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并且,一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乙醇,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增加肠道通透性。还有一部分细菌代谢会消耗胆碱,抑制脂肪排出、促进肝脏脂肪堆积,这些都加剧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复杂乡样,包括影响脂肪的合成和蓄积、促进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物质代谢等,多重作用共同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

这些发现使我们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对症下药,让脂肪肝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二、酒精性肝病,肠道茵群也作怪

人们常说的酒精肝,指的是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脂肪肝,逐渐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衰竭。酒精性肝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多见,在我国,酒精产生的肝脏损害也日益增多。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不仅包括乙醇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也参与其中。

长期摄入大量的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可使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比例改变,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其中变形菌和革兰阴性菌增多,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变形菌被认为是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活有关的重要菌群,其一旦增多,免疫系统被激活,将促进肝脏慢性炎症的发生。革兰阴性菌增多,其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增加,脂多糖作为内毒素透过损伤的肠屏障,可引起内毒素血症。

肠道屏障作用不全有多种原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能保持肠黏膜结构完整,发挥肠道免疫屏障的作用,从而阻止致病菌及毒素等大分子物质通过。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减少,这一道免疫屏障就遭到破坏。并且,乙醇能使两种与肠黏膜通透性有关的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从而增加肠黏膜通透性。人体胃肠道的血流都要经过门静脉系统流经肝脏,肠道通透性增加、屏障作用减弱,大量的内毒素和多种微生物一起从肠道移位,使内毒素水平升高。内毒素不仅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损伤,还通过激活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加重肝脏损伤,甚至导致肝衰竭。

另外,有实验发现鼠李糖乳杆菌可减轻酒精所致的肠道渗漏,改善酒精性肝炎小鼠的肝损伤。未来,如果能明确这类对防治酒精肝有利的细菌,那我们对付该类疾病就会多一种有效的办法。

三、肝硬化进展的“帮凶”

肝炎、脂肪肝等慢性肝病不断进展会出现肝硬化,进而导致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这一系列病程的发生和发展,肠道菌群紊乱都难辞其咎。

对肝硬化患者和正常人的肠道细菌组成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降低,而肠杆菌、肠球菌等有害病菌数量增多,并且病变越严重、肝功能越差,这种菌群的失调越明显。还有研究发现,肠道链球菌比例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毛螺菌科细菌比例与之呈负相关。白此,我们推测某些菌种对机体可能具有保护功能。

肠道细菌移位是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肠道细菌移位,指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从肠道转移至血液或其他组织器官。肝硬化患者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门静脉压力增高,胃肠道淤血水肿,一方面使得肠道蠕动减慢,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另一方面又会造成黏膜通透性增加,加速细菌移位。

(2)患者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存在异常,对外来致病菌的清除能力减弱,发生细菌感染和移位的机会大大增加,引起肠源性的感染、肝细胞受损和肝纤维化进展,而肝脏损伤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3)肝脏分泌的胆汁酸对肠道黏膜有营养作用,并能抑制厌氧菌的过度生长,而肝硬化患者胆汁酸分泌减少,加剧了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促使细菌的生长和移位。

肝硬化晚期出现的许多并发症明显地增加了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自发性细菌感染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自发性细菌感染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尿路感染、肺炎等,致病菌主要为肠源性大肠埃希菌。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氨中毒假说是目前公认的致病假说之一,研究发现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由肠道菌群产生。肝性脑病患者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增多,双歧杆菌等厌氧菌减少。增多的革兰阴性菌分泌大量的尿素酶,分解肠道中的尿素,使产氨增加;双歧杆菌等减少,乳酸产量减少导致肠腔pH值升高,使氨排出减少,从而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

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进展及其并发症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关系,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肝硬化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为肝硬化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肝病的菌群疗法

我们不但要认识和了解肠道菌群,越来越多与肠道菌群有关的治疗也正在被研究和运用。

目前,对于肝病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保肝降酶治疗、改善肝脏供血等,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类。益生菌是由生理性活菌和(或)死菌组成的制剂,临床上品种较多,常用的有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酸菌素片等;益生元是指人体不能利用,可选择性刺激一种或多种生理性细菌生长的物质,如乳果糖;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物,起到补充有益菌和选择性刺激有益菌生长的双重作用。

每一种微生态制剂都有它的适应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可似起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缓解腹胀、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并起到改善肝功能、免疫力等作用。乳果糖可减少产氨、促进排氨,是肝性脑病治疗的常用方法。微生态制剂可对多种肝病的治疗发挥重要作用,且尚未发现对人体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粪菌移植”得到了高度关注和快速发展,它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通过建立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外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粪便的变废为宝能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肠道菌群结构,为肝脏疾病治疗开辟一片新天地。

总之,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存在许多隐秘而密切的联系,解开这些秘密,可避免肠道微生物的有害作用而发挥其有利作用,让肠道菌群成为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好帮手。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